原标题:
新闻背景
日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一名大三男生跳楼身亡。家属表示,死者小谈当天下午查询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三门中有一门没过,离及格线差6分,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了。小谈的遗书就写在这次考试的准考证上,交代了他的财产,向父母道歉。
大三男生,韶光年华,却从商业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之所以作此选择,只是因为自己第四次参加会计资格考试未能通过。用常人眼光看待“生命”和“考试”这两者,谁都看得出轻重。然而,当事人却做出了让家人悲痛、让世人沉思的选择。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
多少学生有过自杀意念?
事实上,近年来学生因作业繁重、老师批评、考试不利等因素选择自杀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多项调查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印象。
北京大学曾经对13个省市的中学生进行调查,20.4%的中学生曾有过自杀的意念。
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24.39%的中小学生曾在脑海中闪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自杀问题的学生也占到了15.23%。
山东大学自杀预防研究中心也曾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过调查,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到被调查者的16.39%。
他们为何如此脆弱?
青春本应无敌,朝气蓬勃的学生为何会选择自杀呢?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往往面临来自家长、老师和社会竞争的多重压力。不少家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也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学业未能满足家长心愿,孩子就会觉得悲观失望,甚至天昏地暗。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往往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成败观和生命观的教育严重缺失。考试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高分学生性格存在严重缺陷,也有不少老师选择视而不见。林森浩、马加爵能够从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无疑是成功的,但性格的缺陷却造成了人生的悲剧。还有许多学生面对学业中的困境,往往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乐观面对生活。
“死亡教育”不可缺 培养健全人格更重要
英国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中曾经有一个故事让国人感慨:体育课上,孩子们围着操场跑圈,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高强度”压力,居然哭了起来。这时,英国的教师立即走上前去,不住地鼓励哭泣的孩子,并告诉他:“你虽然体育还欠缺锻炼,但你在其他方面非常棒,有别人没有的优势”。这番话也让孩子能坦然面对“失利”。
事实上,这样的鼓励让孩子更容易辩证地看待失败与成功、优点与缺点。可以想见,如果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这位大三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考试连续失利的现象,或许就能从阴影中走出来,不致造成悲剧后果。
教书和育人,本就是教育事业中两个题中应有之义:教书是传授知识,育人是培养品格。
教育,千万不能只关注学业。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品格,比知识的累积更重要。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追求人生的幸福,明白成功怎样得来,如何面对失败,一个学生就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懂得珍惜生命。
从这个道理而言,“死亡教育”理应成为人生中的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死亡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珍惜生命,是必然选择。
文 / 央视特约评论撰稿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