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讯(记者 王佳勇)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立志建成现代国际水平的创新型城市,深圳在不断地创新,也在不断地提供创业机会。
12月14日,聚焦“发现双创之星”广东站活动的数十家媒体组成采访团,走进深圳南山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宝安区时尚创业园、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等地,零距离接触深圳“双创之星”典型,见证和体验深圳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政府搭台 吸引优秀创客
深圳作为“发现双创之星”大型系列活动最后一站的主办城市,并非偶然。多年来大力推行的高新科技和孵化器等战略引领政策,深圳独有的创客文化等,让深圳成为海归创业精英的首选之地,这也是深圳在双创领域的底气。
黄源浩就是这拨海归创业精英的代表之一,他带领的奥比中光科技3D传感技术团队自主研发3D传感器,3个月获得过亿订单。由此,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成为媒体聚焦深圳双创风采的首站。
80后首席执行官黄源浩,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毕业后,选择到深圳创业。去年他凭借3D传感技术,获得深圳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第一名,也获得了深圳政府4000万资金支持。
当天上午,采访团还走进普罗惠仁科技公司、视晶无线公司及中科传感科技公司,它们被深圳市推荐为“发现双创之星”代表,在各自技术领域都是行业佼佼者。
在今年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中,勇夺第一名的普罗惠仁公司,创始人黄汉年将其团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自信展露无遗。他的公司前期分获6000万元和1.5亿元两轮融资,第三轮融资也初显成效,其备受多家金融机构热捧的超声无痛治疗项目,目前已经在湖南湘雅医院、上海同济医院、北大医院开展了临床试验,10多例癌症患者接受了相关治疗。
戏称自己是“大叔创客”的童鹰,是个已经第三次创业的60后,其带领的视晶无线技术团队,将高频无线影音传输技术,成功打入好莱坞硬件市场。致力于国际尖端的光纤传感技术的朱佳佳,凭借科光纤传感科技,也成为本次深圳双创的典型之一。
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双创模式”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与近年来深圳围绕创新创业主题、不断探索和突破的各种利好政策有关。
1987年,主动打破政策天花板,深圳适时出台《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文件最关键的一条是重视知识产权的价值,允许科技人员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
2009年,深圳推出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对每个产业投入5亿元支持发展。随后,深圳又将产业领域扩大至文化创意、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1年,深圳推出“孔雀计划”,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吸引海外高新技术团队落户深圳,目前累计引进孔雀团队和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9个,移动互联网领域建立39个高水平产学研联盟,促进产学研支协同创新发展。
2013年开始,深圳开始对科技孵化载体的资助方式进行改革,改变过去通过认定进行事后资助的方式,重点瞄准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建成符合政策导向的科技孵化载体。在市科技研发资金中设立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资助计划,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孵化载体建设和孵化能力提升,目前纳入资助范围的孵化载体项目共67个,资助总额达1.4亿元,平均资助强度超过200万元。
在12月13日“发现双创之星”活动见面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介绍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全面实施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圳要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国际水平的创新型城市,要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
通过推出创客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了两亿元的创客专项资金,支持创客空间、创客服务、成果转化和创客具体活动推动。目前深圳风投机构一共3.8万家,注册资本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创业板、中小板深圳企业占125家,约占总数1/4,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高国辉看来,深圳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其中华为、中兴在第四代移动通讯TD-LTE技术领域内,基本专利占全球的1/5,并率先在5G领域进行全新布局。
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被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公开形容为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中“若干成功典范中最突出的一个”,35年来深圳迎着时代风口,凭着“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通过一个个具象化的成效,将“双创”推向新的高度,这也有望成为全国“双创”的“深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