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中国对非洲不是“新殖民主义”

国际新闻中青在线 2015年12月05日 09: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苗姗姗

  习近平主席将于12月4日至5日赴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对于提升中非关系水平,深化中非传统友好和互利合作,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方将在峰会上宣布支持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深化中非务实合作的一揽子举措,推动中非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双方人民。

  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持久的外交伙伴,更是一个新兴的投资者。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已经远不是仅仅集中在谋求自然资源的物质层面。但今年来,西方国家和国际舆论存在各种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资源能源掠夺”“中国经济放缓殃及非洲发展”等奇谈怪论。针对这一论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专家刘乃亚。

  中青在线:近年来,西方有些舆论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更有甚者,有政要放言:中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与英国140多年前的做法别无二致。您对此有何评价?

  刘乃亚:这表明西方大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对非洲政策及其成效和影响。殖民主义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它和资本主义相辅相成,互为手段。新殖民主义和老殖民主义在本质属性上具有共性特点,在于其不公正性与不平等性。西方政要的谬论在于其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性,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无知和无视。作为中非关系的能动者和主角,中国政府历来是本着和平共处原则制定对非洲政策的。“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也说明,中非关系的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的密切关注。英国在为西方殖民列强作代言,承认自己对非洲实行过殖民主义。其行为和表现符合非洲历史学家总结的有关殖民主义的三大要件。同时这也表明,中非日益密切及共赢互利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再次唤起了前殖民宗主国的历史罪恶感。

  中青在线:西方指责中国的依据是什么?

  刘乃亚:西方无端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无疑是脱离了中非友好的实际,这仍旧是西方冷战思维的表现。这也表明,世界范围的殖民化与非殖民化运动的斗争尚未完结。回顾近50年来的中非关系,确实可以用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点来概括。中国与非洲地理上相隔遥远,在宗教信仰及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对发展包括与非洲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石。中非关系的发展能够历久弥新,并不断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非常值得世人关注的历史,然而却又是非常现实、且意义重大的命题。这一迷思需要人们从历史中找寻,在现实中求证,中非关系无疑也会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

  持续了约400年的大西洋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上亿精壮人口,这是非洲欠发达的历史原因; 而在近现代历史上,欧洲殖民列强对非洲的豆剖瓜分则使非洲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社会主义的中国把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写进了宪法,因而是根本不可能对外实行殖民扩张的。和平亦即不侵犯。新中国成立至今,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其在不同阶段的外交战略无不贯穿着和平的理念。个中的精义在于中国奉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本着这一理念,中国在赢得世界信任和尊重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了外部的发展空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友好交往就是一个极好例证。

  中青在线:那么在您看来,中非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刘乃亚:中非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互利共赢。它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表明,中非交往与西方对非洲关系有本质区别,具有中国特色。暂且不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也曾经批评前苏联出于美苏争霸的需要,在非洲搞苏修帝国主义,但是中国的对非洲政策主张确实有其自身特色,有别于上述种种。这与中国在战后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联。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后,为了避免西方孤立中国,而采取了一边倒和与第三世界广交朋友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国家建设最困难时期对非洲进行援助,如建坦赞铁路等做法,也是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理论划分的体现与落实。

  中国与非洲关系是亚非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南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发展中非关系问题上,中国主张双方在政治上加强互信;在经贸合作上开展互利互惠,实现双赢。中国不搞文化侵略和语言同化,强调文化平等交往,而不强求精确复制。即便在学习中国经验的问题上,也是建议非洲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而不能照搬中国的做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大约110年的殖民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中国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 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正因为中非同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共同的遭遇及相互同情是发展中非友好关系的历史基础和政治基础。

  中青在线:中国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对非洲有什么意义?

  刘乃亚:对长期饱受殖民掠夺的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对于巩固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自决无疑是一种及时之助,这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非洲民族主义的馈赠,抑或说是一种理性的政治投资,是国际共产主义兄弟友谊的高度体现。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追逐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国家或谋求超经济强制的殖民主义国家所不具备的。它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中建设性使命无疑也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从其内涵或外延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都与殖民主义无任何共同之处。

  中国和非洲国家高层领导人保持经常性互访,表明双方互有需求,这是双边多层次关系能够得以发展的现实基础。自中国开始在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以来,他们给非洲带来了价廉物美的商品,非洲国家可以根据自己公民的购买力从中国进口不同档次的商品。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使非洲获得了5%的经济增长率。事实表明,中国非常尊重非洲和非洲国家政府,中国通过正面鼓励来支持非洲,而不是用高压和惩罚的手段对待非洲。

  在全球化形势下,中非双方应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对双边经贸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因此,如果能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那将是对发展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一大突破与进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的谬论展开双重反击,使谣言止于智者,攻自破。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