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山东淄博擦亮文化品牌华丽转型

央视网报央视网 2015年11月02日 11:4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鸟瞰齐都文化城

临淄足球博物馆外的蹴鞠娃雕塑

  央视网讯(记者 李文亮)11月1日,“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正式启动。依托资源而兴的工业老城山东淄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文化名城建设为核心,通过打造齐文化名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擦亮了城市文化新品牌。

  仿古蹴鞠成国礼

  淄博是世界足球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是齐文化发祥地,还有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孝文化、爱情文化、渔洋文化、冶铁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品牌效应突显。

  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荣青介绍,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齐文化一直以临淄为中心,保持了稳定的传承和延续性。目前,“齐文化建设示范区”项目等一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今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淄博卫星会议在临淄召开,深入研究了“蹴鞠与齐文化”等相关主题。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与临淄足球博物馆建立正式合作伙伴关系,由临淄提供的仿古蹴鞠作为国礼,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赠予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并永久收藏,成为蹴鞠和齐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新标志、新起点。

  除了着力打造齐文化、渔洋文化、爱情文化等地域性文化品牌,淄博市还注重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收藏之都”。毕荣青说,从2011年开始,淄博市在每年九月组织举办书画艺术品博览月大型文化活动,目前,“书画月”已成为淄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浓郁的艺术氛围,使一大批优秀书画艺术家脱颖而出,吸引和积聚了庞大的收藏艺术群体,艺术馆和收藏家的数量之大,藏品层次之高,在全国都有极大的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成体系

  在发展中保护,将保护与利用结合,淄博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散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宓传庆介绍,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日前,淄博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在三到五年时间里,将拓展殉马坑、打造城墙保护展示区等十多个展示保护点,预计投资7000多万元。“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和“陈庄-唐口遗址”获批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临淄殉马坑保护工程等15项国家级、北沈遗址等7项省级文保项目列入国家保护项目。截至目前,淄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遗35项,市级非遗130项。

  淄博还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定制《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完善非遗四级名录,10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级保护资金432万元。还组织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全市共普查出各类传统文化村落、街区、名镇、民居488处,普查数量居山东省17地市之首。

  文化旅游融合显效益

  文化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齐文化作为打造文化名城的核心,也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

  毕荣青说,立足淄川聊斋、齐长城等文化资源,淄博市不断弘扬和发展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由一家影视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正在进行。

  淄博还是鲁商文化的发源地及中国琉璃的起源地,孝文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周村通过打造古商城景区不断探索古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博山区也立足区域优势,加快博山琉璃行业发展,促进特色产业经济繁荣。

  “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融合,可以达到互促共赢,产生叠加放大效应。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七天内全市共接待游客390.4万人次,其中各种文化主题活动,既增加了节庆文化韵味,又实现了旅游经济的稳步增长。”宓传庆欣喜地向记者介绍文化融合带来的成果。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