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2-25日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回顾习主席这4天繁忙而又富有历史意义的旅程,全球范围内中美关系的观察家恐怕都将感慨良多。作为21世纪世界政治中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处理好中美交往事关两国人民、亚太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让人欣慰的是,在两国元首的共同努力之下,中美关系未来航程的“星辰大海”依然在明亮地闪烁。
习主席访美之前,恰逢美国朝野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处于严峻和艰难的时刻。不仅部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恶言恶语”,美国学界对两国关系的看法也趋向悲观。习主席此次访美是否成功,确实事关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也事关两国朝野今后审视和关注中美关系的基本心态和看法。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美关系走到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两国领导人的眼光、睿智和勇气再一次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航向。
盘点习主席此次访美的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回味。
首先,中美两国要有决心直面各自的关注,采取行动双向而行,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和抱怨对方。就中美关系中具有重大争议性的网络安全问题,此次中美首脑峰会达成的首脑共识具体、而又全面,生动地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及时处理和缓解两国冲突性议题的坚定性和建设性。从此次中美元首达成的网络问题共识来看,两国在杜绝和防止危害性的网络商业偷窃行动、明确各自“不伤害”的国家行动、坚定承担防止和惩治网络黑客和网络攻击、建立两国政府间沟通渠道、共同推动建设国际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等方面,达成了普遍、具体、约束性的政府行为和责任的承诺,这对双方缓解网络安全对立、防止网络偷窃问题上对立和对抗上升,都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对中美关系而言,抱怨不解决问题,冲突只能带来双输;而只有直面各自的关注,采取行动、努力缓解争议,两国关系的区域和全球作用才能积极而又有效。
其次,中美之间不管有什么样的竞争性话题,合理规划和全面推进两国间的合作,相互理解各自的国内和国际角色和地位,全面经营和建设两国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成为两国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信念和原则。
习近平国家主席此次访美期间,坦诚、朴实地表达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美国、美国人民和中美关系的认识,表达了对于如何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系统主张。例如,在对当前国际秩序的认识上,习主席强调,中国不仅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同时也是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中国扩大的国际角色和存在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国际治理体制。对于美国社会的活力和美国人民的创造精神,习主席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他真诚地提到了年轻时阅读潘恩的《常识》一书对他的影响。针对中美不同的制度实践,习主席强调中国按照自己的国情走“中国道路”的同时,坚定地指出,“中国道路”同样将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对于两国关系的处理,习主席也多次提到要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
此次习主席访美达成的49项元首共识,涉及两国关系中的方方面面,许多内容勾画了两国未来合作的新领域,展示了中美引领世界新变革的强大潜力。例如,两国元首发布的气候和减排问题的共同声明,不仅体现了在该全球问题领域内的大国责任,也充分揭示了两决心通过中美合作推动全球减排进程发展的政治意志。此外,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的共同努力,打击犯罪分子和腐败分子而需要展开的更为紧密的司法合作,阐明两国元首认识到的两国在亚太地区所具有的“广泛共同利益”等等。这49项元首共识务实、具体、而又细致。如何将这些元首共识落到实处,将为今后中美关系的新进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蓝图。
第三、树立明确的“底线思维”,强化共同利益,在不回避中美差异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和持之以恒地建设性管控中美争议,将继续考验两国关系处理进程中的战略能力。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不容回避。但并非中美关系复杂,两国政府领导人、社会精英和民众就可以踌躇不前。此次习近平国家主席访美,向美方传达的一个明确信息,就是在诸多中美争议性的问题上,中国将秉持国家利益的基本原则,贯彻“底线思维”,寻求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复杂问题上的合作共赢。针对外界普遍关注的南海问题,习主席强调中国从历史到现在都拥有南海岛礁主权,中国在自己主权范围内进行的岛礁建设合情合理合法。对于两国间的人权争议,奥巴马总统在致辞中也强调“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稳定与繁荣”的中国,言外之意很清晰: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内部的动荡,也不会谋求“搞乱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重申台湾海峡的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在朝核问题上,两国元首强调用“和平方式”解决半岛问题。
即便如此,习近平国家主席此次成功访美,不可能让两国关系“毕其功于一役”。习主席为两国关系倾注的心血和展示的勇气和睿智,值得两国社会共同咀嚼与回味。在争议、合作与斗争中打磨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在较量中携手同行的“新常态”,需要两国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