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河南杞县:乡村“警花”催生温情执法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5年09月26日 20:4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郑州9月26日电(记者史林静)“当你遇到这位老人跌倒、走失、迷路、发病等危急情况时,请与其家人及民警联系。”像这样印有温馨提示的“老年平安卡”,河南开封市杞县腊梅庄村、王堂村的200多位老人人手一份。

  “老年平安卡”这一温馨想法,来自杞县女子社区警务中队的8名女警。河南杞县是中国中部的一个小县城,全县428个正式民警,负责120万人口平安,而国际平均的警力与人口比则在万分之三十左右。

  这里和中国中西部多数农区县城一样,警力十分缺乏。为此,各地警务改革方向也是鼓励民警下沉到基层,而不是坐在机关。要求他们维护治安同时,更多地为百姓解决各种生活上的困难。

  2013年5月,8名女大学生从警校毕业,来到河南杞县,组建了女子社区警务中队,也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这既是响应中国各级政府转职能的要求,也体现了公安部门越来越多地以一种柔性、温情方式维护公共安全。

  “女孩子比较有亲和力,心思细腻,更容易和老百姓沟通。”谈起女子中队成立的初衷,杞县公安局副政委王华说。

  河南杞县三里尧村农民韩英的丈夫因病去逝,撇下3个孩子,还有3万多块钱的欠账,一家人靠她拉三轮车度日。女民警吴越有一次碰巧乘坐她的三轮车时,了解到自己辖区这位大姐的情况。随后,她找到当地镇政府申请给韩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吴越几乎每天给镇政府打一个电话。

  “后来,镇政府电话都接怕了,说吴警官,电话你别再打了,为了不被你每天都烦上一遍,我们也会加紧办的。”吴越笑起来有些腼腆。

  这些无微不至的细心服务也改变了当地百姓对于警察的一些误解。“自己一辈子没跟警察打过交道,过去看到这身制服进家门时还是怵得慌,认为他们都是抓罪犯。”王堂村村民张大娘说话心直口快,社区女民警用实际行动很快就改变了她的看法。她们经常来我们村里串门,“问东问西的,关心空巢老人,更像自家闺女”。

  事实上,对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8名女警来说,刚开始的工作并不是很顺利。接报警电话时被醉汉大骂,被居民当做推销员关在门外隔着门解释半天,面对着村巷里狂吠的狗而手足无措,深夜检查网吧时的故作镇静……

  为尽快让她们进入角色,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民警楚丹丹自告奋勇,担任女子中队中队长,带领8名警界“新兵”,从熟悉群众开始,凭着一股韧劲和热情逐渐感染了群众。

  年过八旬的北关村村民杜绪会和老伴住在两间矮旧的小房子里,其中一间因年久失修房梁坍塌,两人只得在一间房子里吃住,生活艰难度日。

  警花张近近知道后,联系居委会,帮助其修建了一间房。看到杜家没有玻璃的窗户整日挂着一块棉帘子,张近近买来塑料布,自己动手给老人换上。看到门板坏了,又到街上买来一块木板钉好。

  张近近在中队是出了名的节俭。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很少添新衣服,把省下的钱全都用在帮助困难户、留守儿童身上。

  “新旧社会不一般,旧社会老人身受苦,新社会民警来帮俺,又送米来又送面,还有香油和鸡蛋,送来元宵两三斤,嘘寒问暖心连心……”这是杜绪会写给“老抠警花”张近近的一首打油诗。

  “你对他们一点好,他们能还你十分”“现在每次下去,老百姓都叫得可亲啦”“90后警花”毛慧萍性格直爽,走路的时候马尾辫会随着步子左右摇摆。“感觉像是回自己家一个样”。

  平日里,平均每个“警花”所负责的村庄社区都有约5000人,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村民的需求和困难,她们经常会到村里面转一转。辛劳和快乐并存,这是中国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