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央视评论】中美关系史上几代新闻人与他们的中国声音

央视评论_首页央视新闻 2015年09月21日 23:0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闻集团执行董事长默多克。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继续对外国媒体持开放态度,欢迎外国媒体和记者来华采访报道,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帮助世界把握中国发展机遇,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合作。

关于这次会见,默多克很有感慨。

1

古有鸿雁传书,传情达意,今有发达媒体,信息传递,媒体,在国与国的交往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回顾中美关系交往进程,两国的新闻人都做出了努力。

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新闻人?

30年代在延安,美国记者斯诺通过他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向西方社会社会揭示了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希望所在。后来他也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继续见证了乒乓外交,为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9年 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埃德加·斯诺

△1939年 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埃德加·斯诺

40年代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

△油画《笑谈纸老虎——毛泽东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油画《笑谈纸老虎——毛泽东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80年代邓小平与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谈话,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法拉奇作为西方记者的旗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她的一系列的报道也是震撼了西方。

△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

△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

习近平主席希望国际传媒能作“正义的声筒”

习近平主席之所以在访美前会见默多克,首先因为他是一个传奇的新闻人物,而且他主导的媒体集团,横跨了从平面媒体到电视台,从澳大利亚到英国到美国的整个西方世界。他所领导的新闻集团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传媒报业集团,他和习近平主席的见面,能为中美之间的媒体交流,在国际上传达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做出贡献。历史证明善用两国媒体,利用媒体为高端访问造势,是好的做法,一张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一个好的故事能流传久远。

媒体先行对于两国的友好气氛大有帮助

不可否认,中国与西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曲解和不理解,因此媒体的影响力就尤为重要。虽然中美关系存在管控分歧方面的实际挑战,但默多克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新闻人,在谈及中美关系时,用“很好”来形容,也是有他的道理。这就取决于看问题的视角,有没有大的历史观和宏观视野。从中美交往的历史来看,79年到现在,默多克作为一个见证人,肯定感触颇深。尤其是在中国入世后,他在中国的经营也让他感受到,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已是今非昔比,从这个角度上,他用“很好”来形容中美关系,一点也不过分。

西方媒体希望听到习主席稳健的中国的声音

默多克很清晰敏锐地看到了现在中美关系在媒体领域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西方的媒体,包括他自己的媒体,很希望听到习主席稳健的中国的声音。从这点来讲,他也有心放大中国的声音,帮助中国向西方讲一个中国的故事,而且他在讲中国故事的同时,也会向西方描述习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习主席的理念,习主席反腐行动的目的,他可以用自己的视角打破西方对于中国“铁板式”的固有的观念。

美国新闻界在总统选举中有一个手段叫“spin”,把它翻译成“撕盘”,也就是说美国新闻界为了说明候选人的政治态度时会运用很多手段,编造很多故事。在中美关系上,我们不希望看到媒体的“撕盘”,不希望看到他们剑走偏锋,编造一些不实,只报道一些非主流的东西。所以默多克的来访,和习主席对他的接见,传递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中国愿意与国际媒体合作,愿意通过西方这面镜子让大家看到中国的成长,在西方树立中国的形象,和中国承担的责任,这个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文/央视特约评论员 孙哲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