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中国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个着力点

国际新闻人民网 2015年09月19日 15:1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编者按: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前,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美之间力量对比也在改变、双方关系面临深度转型,与此同时,美国两党也正忙于2016年总统大选的布局。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美国之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奥巴马政府此时邀请习近平主席访美究竟出于何种考量?美国当前两位主要总统候选人的政策倾向及未来美国对华政策走向如何?美国国内怎样看待习主席访美、对华舆论情况如何?面对变化,中国对美大政策是否有变?中美未来在全球及地区治理领域的合作重点何在,是否能有助于双方关系发展,为全球和平作出贡献?人民网与《当代世界》合作邀请专家围绕上述重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以飨读者。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15年9月22日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将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动荡不定,双方在南海问题、网络安全、中国军事力量增长等问题上频繁出现争执,引发世人对双边关系走向的担忧。不过,在看到中美竞争一面确实有所强化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两国合作的一面也在发展,战略与经济对话、高层互访等机制仍在正常运行。简言之,中美关系并未脱离正轨,只是行进得不那么平稳。

  维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主动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充分体现出中国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期待。根据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国在发展对美关系上有三个着力点:一是加强战略互信,有效管控分歧,确保不冲突不对抗;二是增进各层面交流,促进两国相互尊重;三是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继续互利共赢。然而,就当前来说,对美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加强战略互信、有效管控分歧上。

  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双边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合作共赢贯穿着全过程,而且构成维系双边关系基本稳定的压舱石和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相互尊重问题也始终伴随着双边关系发展,美国对中国的尊重不足一直是干扰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冲突不对抗则是近年来才突显出来的问题。

  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有两个:一是奥巴马政府大幅度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结束反恐战争,将主要注意力从中东转移出来,而经济最为活跃、前景最看好的东亚地区则是其力量转移的新方位。二是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在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不凡,以及台海局势相对稳定,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更加积极作为的姿态,特别是在边海维权上,改变了以往的一些在世人看来是委曲求全、息事宁人的做法。两国的对外战略在西太平洋地区发生碰撞。而这种碰撞又伴随着中美关系正由普通大国与超级大国的关系转变成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因此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修昔底德陷阱”和“大国政治悲剧”。从国际关系史来看,冲突对抗是大国关系的常态,尤其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冲突对抗更被看成是不可逃避的宿命。也正是基于此,中国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提出并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将不冲突不对抗作为新型关系的首要内涵和目标。

  对处在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来说,维持同美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就目前来说,保持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是避免走向全面冲突对抗,因为一旦发生全面冲突对抗,所有的合作共赢成果都会烟消云散。对中美两国来说,避免冲突对抗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战略互信。然而,战略互信是个长期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持久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应当在管控分歧上花大力气,确保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得到有效管控,不至于导致双边关系脱轨,进而滑向全面冲突对抗。对中国来说,积极主动同美国进行战略沟通、互动,创造机会构建、完善两国战略合作机制,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美方的交流,增进美国各界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解,应当是不二的选择。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