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一、回忆旧西藏人民潦倒生活
农奴与畜生共处一室
被挖去双眼的农奴
无力支付差祖和高利贷的农奴逃进拉萨,形成一处处乞丐村,这是拉萨鲁普乞丐村一角
日喀则景隆庄园的农奴们在一天劳役之后,用粗糙的食物充饥
农奴老了,生活无依无靠,往往沦为乞丐,沿街乞讨度日
二、50年后,西藏人民生活质量交上满意答卷
50年后的西藏人民已过上幸福日子
地方财政收入比50年前增长7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78年翻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78年翻42倍;青壮年文盲率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95%下降到0.6%;人均寿命50年来从35.5岁提高到68.2岁。
谈及西藏近年来的变化,经济增速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无疑是首要关注点。据了解,201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为920.83亿元,同比增长10.8%,比50年前增长281倍,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64.75亿元,同比增长49.2%,比50年前增长748倍;固定资产投资1119.73亿元,同比增长21.9%,是有历史记录的1978年的60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5亿元,同比增长13.1%,是1978年的149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同比增长7.9%,是1978年的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同比增长12.3%,是1978年的42倍。
近年来,西藏坚持把本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办好利民惠民、利寺惠僧“十件实事”,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保、医保、安居、增收等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八个更加”。
西藏老人祥和的晚年
一是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
西藏全面落实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小学入学率达到99.6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3.37%,青壮年文盲率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95%下降到0.6%。
二是让各族群众拥有更稳定的工作。大多数西藏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4万人次。
三是让各族群众获得更满意的收入。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是1978年的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是1978年的42倍。
四是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据介绍,目前我区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5%以上,5900多名孤儿全部得到有效救助。
五是让各族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区农牧民,为所有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人均寿命50年来从35.5岁提高到68.2岁。
六是为各族群众创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目前,基本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46万户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拉萨市城市居民基本用上了暖气,结束了祖祖辈辈靠烧牛粪取暖的历史。
七是为各族群众营造更优美的环境。近年来,我区解决了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通达率达99.14%,乡镇通光缆率达97.5%,行政村通邮率达91.6%,分别比2011年提高18.4、13.5、21.3个百分点。此外,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4.78%和95.91%,比2011年分别提高5.58和5.55个百分点。
八是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国社科院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38个主要城市前列。
五十度春秋,岁月峥嵘;五十载风雨,硕果累累。“钱袋子”鼓起来,“民生礼包”大起来,道路顺起来,环境美起来……这份截至2014年的“成绩单”,折射出数十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西藏各族人民必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