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德吉梅朵:母亲教我们珍惜幸福生活

中国新闻人民网 2015年09月06日 17:4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德吉梅朵和母亲次仁拉姆。

  人民网山南9月6日电 (万李)知道德吉梅朵,因为她是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次仁拉姆的女儿。“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次仁拉姆演绎了一段从农奴到西藏自治区领导的传奇。

  现今,89岁的次仁拉姆住在宽敞明亮、整洁美丽的2层藏式小楼里,女儿德吉梅朵贴心侍奉着她。

  出生于1965年9月的德吉梅朵,对民主改革前西藏景况的认知,全部来自母亲的回忆:“6岁的时候,母亲就为领主干活了,晚上睡在阴暗的门背后,吃饭每天就靠两勺糌粑。12岁的时候,领主把母亲的父母转卖了,此后,她就再没见过爸妈了。”

  “朗生(农奴),过去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的,就住羊圈牛圈。民主改革时,我家分到了结巴乡领主庄园的地下一层的房子,那里以前是堆杂物的仓库。”德吉梅朵说,“小时候,我们全家吃住全在那里,母亲的穷棒子互助组开会什么、安排生产什么的都在那里。”

  “母亲经常说,能有自己的地和自己的房子,简直是做梦都想拥有的幸福。”

  看着互助组忙碌地生产,德吉梅朵上了5年公社小学。公社小学毕业后,德吉梅朵上了泽当的东辉中学。“那时候学校房子很简陋,一排土坯房。宿舍也没有床,石块垒起来就成了床,睡上去硬邦邦、冷冰冰。”德吉梅朵说,“那时候我们都把秸秆缝进布套子里做床垫。”

  中学毕业后,德吉梅朵回老家帮忙父亲干农活。

  1984年,德吉梅朵参加了地区的招工考试。因为读过中学,她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工人,被分配到了山南大修厂。

  “母亲是我的楷模,我一直想着,不能丢母亲的脸。”正是有这份标杆的存在,工作中的德吉梅朵干劲十足,“那时候大修厂的机器上全是汉语,我上小学时学过一点,回老家干了几年农活,全都还给老师了。”

  不懂汉语就不能启动机器,在厂里就只能做个闲人。不服输的德吉梅朵报名参加了当时厂里举办的汉语学习班。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反复拼、读、写、背,仅仅一个月,德吉梅朵的汉语水平大大提高,不仅能够看懂机器上的操作提示,也能和汉族同志流利地交流了。

  “文化上我是比不上厂里那些大学生,可是,只要我比别人更加努力,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

  德吉梅朵在家浇花。

  工作中,德吉梅朵一直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牛劲、冲劲奋力拼搏。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德吉梅朵又来到了征稽所。

  “刚去征稽所那会儿,单位刚开始用电脑打发票,对于我们这种摸都没摸过电脑的人来说,简直是难于登天。”德吉梅朵不服输的干劲又蹭蹭往外冒。

  “多问、多练,反复摸索、总结技巧。”德吉梅朵说,“很快,我就掌握了如何用电脑打发票。只要肯学、肯干,也没那么难嘛。”

  德吉梅朵的拼搏也得到了回报,在征稽所,她几乎年年被推荐为先进个人。

  几十年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阻碍,德吉梅朵从来都没有想过找母亲帮忙。

  “换个岗位、调个单位,或者得到其他什么好处,对其他人来说,这好像是母亲一句话就能办到的事情。可是在我家,这些提都不能给母亲提。”德吉梅朵说。

  德吉梅朵的儿子边巴加措于2011年底考上公务员被分配到浪卡子县浪卡子镇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得知边巴加措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次仁拉姆的外孙,同事们还开玩笑说,“浪卡子条件这么艰苦,还不是你奶奶一句话的事。”

  “浪卡子也有好多汉族同志在工作,我一个本地人,怎么就不能在这里了?”德吉梅朵给我们转述她儿子的话。

  德吉梅朵告诉我们,母亲现在还每天坚持看中央、西藏和山南的新闻,时时刻刻关注着时政和民生。每次德吉梅朵他们兄弟姐妹和边巴加措他们小辈聚在一起时,就会给他们讲述过去那些苦难黑暗的日子,就会谆谆教导后辈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走出格调高雅精致的藏式客厅,微风轻拂面庞,带来阵阵花香。小花园里碧草如茵、花团锦簇,尽管已入秋,依然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华景。

  “从地主家的牛圈羊圈到被分配的仓库,到瓦片平房,再到两层楼房,谁能想到,曾经‘朗生’的后代,我们日子能过得这么滋润。”德吉梅朵说,“永远跟党走,靠自己努力奋斗,日子才会越过越甜。”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