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旅游节上,游客正在看来自异域的物品
央视网特稿(记者 王小英)海陆丝绸之路,帆影和驼铃是二者最主要的特征。7月28日,陆海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高峰论坛在兰州举行。甘肃旅游要借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开放经验,发展徒步和自驾等高端旅游,实现帆影与驼铃的互动。但在专家看来,不光要取经,更要抓住机遇突破和创新,做好枢纽和联盟。
别“有啥卖啥”要融入丝路旅游
丝绸之路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而游客来甘肃旅游,多数都直飞敦煌。既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产业小省,这让甘肃旅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尴尬,也有忧患。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广东省为全国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最高的省份,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则只占到全国总数的3.1%和2.1%,排名第25位。对比丝绸之路途径省份,陕西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第13位,陆上丝绸之路省份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低于海上丝绸之路省份。
为改变这种局面,2013年前后甘肃提出20个大景区建设,分别是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五市精品丝路旅游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沿黄四市(州)黄河风情旅游区,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五市寻根访祖及养生保健旅游区。
“如果定位为红色旅游不一定能吸引众多游客。”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原司长张坚钟认为,甘肃应该摆脱过去“有什么卖什么”的顽固惯性,模式多元化,比如要融入丝路旅游。
张坚钟说,旅游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中,首先要做好的便是要有创新和全局的理念,至少要改变国内旅游景区服务态度低劣、门票高的局面,国内不少景区因此被游客诟病。
“以后人们来西北旅游,可能看重的便是丝路长廊上的遗产乃至感受西域风情。”张坚钟称,甘肃要发掘独有的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创新具有中国鲜明元素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别做低端游要发展徒步自驾
6月份在张掖参加了国际商学院丝路挑战赛的李先生,回去之后又组织了一波朋友,准备在8月初到甘南来一次徒步旅行。
“到西北来旅游,不同于沿海,好的风景在路上,自驾、徒步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李先生有一个冲动:徒步走遍丝绸之路。但受种种条件所限,有着李先生同样想法的只是少数。
西部旅游研究院执行院长翟建青直言,徒步、自驾等高端旅游带来的收入是低端旅游收入的6倍,这个地方适合发展徒步、自驾等高端旅游,就应该发展高端旅游,而帆影和驼铃需要互动,也应该有差异,相互感受,给游客不同的体验。
别拼命开发要做好枢纽
为了吸引游客,甘肃发展的20个大景区建设中,兰州占据了2个,分别是百里黄河风情线和兴隆山大景区。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邹统钎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兰州作为丝路节点城市,应该强化旅游枢纽功能,而不要一味强化旅游目的地功能。
“不要拼命开发景区、景点,要侧重心脏的发展,不要只做肠胃。”他认为,兰州应该要与周边地市天水、敦煌等其他地市紧密合作,开发交通等旅游集散设施,将游客集中之后再输送到各地,这样才能带动兰州的旅游发展,比如发展汽车租赁服务等。
大数据显示,团队游客越来越少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旅游已经呈现碎片化,游客到一个地方,首先关注的城市,其次才是周围有什么景点。张坚钟建议,为散客服务,整个城市就是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别单打独斗要有国际眼光
张掖拥有的湿地、丹霞地貌乃至沙漠等多种地貌,成功吸引商学院的学生将其作为户外课堂的首选地。在此次论坛上,张掖也表示出了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学习的决心。但在专家看来,单单学习远远不够,发展丝路旅游要有国际眼光。
值得欣慰的是,甘肃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尝试。今年3月,敦煌机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对外开放,串起了乌鲁木齐至西安2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空中国际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必看景点,游客在这里可西去乌鲁木齐,东去西安。与此同时,甘肃还试图推动建立“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合作联盟”。
“沿着丝路旅游体验不同的风情文化,这类旅游可能会越来越火爆,正因为如此,竞争也会激烈,所以在旅游发展方面要有国际眼光。”邹统钎称,新形势下应该打造国际旅游自由贸易区,如塑造“一带一路”品牌形象和生活方式,构建“一带一路”免签证国家体系等,甚至要参与国际旅游组织管理和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