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凡人善举]老年雷锋团进驻火车站 冒雨送旅客

中国新闻郑州晚报 2015年07月08日 06: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老年雷锋团成员王金荣帮旅客指路

  冒雨把赶高铁的旅客送到地铁口、帮刚下火车的小伙子找在郑州的哥哥、劝赌气的女子回家……昨天上午,在火车站南北两侧的“红房子”里,4位“老年雷锋团”志愿者在不停地为南来北往的旅客解决各种难题。进入7月以来,每天的服务账本上都写了几十排的“正”字,随便翻看7月5日那一天,一上午仅南侧的“红房子”就写了65个“正”字,加上北侧“红房子”,服务了近700名旅客。

  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实习生 李钟鸣 文/图

  衣服湿透了但他很开心

  “小姑娘肯定能坐上高铁”

  “厕所在哪儿”、“去黄河游览区在哪儿坐公交”、“能不能借电话用一用”……昨天上午9点10分,在火车站南北侧的“红房子”窗口前,不断有旅客咨询各种问题。

  南侧的“红房子”是77岁的赵洪川和徐锦华值班,北侧的“红房子”是王金荣和李林忠值班。

  面对旅客提出的各种怎么走的问题,4位志愿者对答如流,就连哪儿堵不堵车、多长时间能到、需要多少钱,都回答得一清二楚。

  3个多小时,来“红房子”咨询各类问题的旅客达450人次,4位志愿者忙得应接不暇。

  “这一上午值下来,你们嗓子受得了吗?”记者问。

  “好多时候嗓子就跟冒烟似的,只能喝水缓解一下。”南侧“红房子”志愿者徐锦华说,怕旅客听不清楚,她都是大声回答旅客的问题,后来嗓子说不出话来,那就得扯着嗓子说话了,“要不然根本就出不了声”。

  “我们实在说不出来,就只好拿笔代替说话了。”赵洪川说。

  “叔叔,地铁口在哪儿?我要去郑州东站坐高铁到西安,10点26分的车……”9点31分,一名学生模样的女孩提着大行李箱来到北侧“红房子”前着急地问。

  “姑娘,这么赶时间,我送你去地铁口吧!”说着,李林忠拉着女孩的行李箱奔向地铁口,此时,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

  待李林忠15分钟后回来时,他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家都在担心他会不会感冒,他却笑呵呵地说:“我算了算,时间够了,小姑娘肯定能坐上高铁。”

  帮刚下火车的男孩找哥哥

  “我们见了太多寻人的事了,特别不放心他”

  因为天天接触丢小孩的事,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或一些小孩,尤其是一个人出行,志愿者们都格外留心。

  7月1日下午2点多,一名20岁模样的小伙子来到“红房子”前,要借电话用。

  小伙子说,他从鲁山来郑州找哥哥,但他不知道哥哥电话。

  志愿者王金荣把电话借给了小伙子,奇怪的是,电话打通了,但小伙子不说话就挂了。

  小伙子走了,电话响了,是小伙子的爸爸打来的,问他的孩子去哪儿了。王金荣赶紧跑广场外找寻那名小伙子,但是没找到,小伙子的父亲只好挂了电话。

  但是,电话挂了,小伙子又回来了。

  王金荣赶紧给小伙子父亲打了个电话,让他告诉小伙子哥哥的电话,可是,电话中,小伙子的父亲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哥没时间,过不来,让他等着吧。”

  “让他等着?你这么放心,不怕他丢了?”王金荣有些埋怨地说。

  “让他等呗,他愿逃,就让他自个儿想法儿。”小伙子的父亲说。

  “那你把他哥电话给我吧。”王金荣给小伙子的父亲做了好半天工作,才要到小伙子哥哥电话。小伙子的哥哥接到王金荣的电话后说,要到晚上6点多才能来接弟弟。

  因为怕出意外,王金荣下班也没走,一直等到晚上6点10分,小伙子的哥哥来接,她才放心地回家了。“我们见了太多寻人的事了,也害怕这个孩子走丢了,所以特别不放心。”王金荣说。

  帮残疾小伙儿买火车票

  “他两只手来回摇晃着,连兜都没法掏”

  同样在7月1日,下午3点多,有个20多岁的残疾小伙子摇晃着向红房子方向走来。

  志愿者李林忠远远地看见了他,小伙子走路像跳舞似的,两只手来回摇晃着,连兜都没法掏。

  “你想要什么帮助?”李林忠问。

  “售票处在哪儿?我想买火车票。”小伙子说话不太利索。

  “你怎么来的郑州?”李林忠问。

  小伙子指着自己的裤兜,李林忠从他兜里翻出了一张信阳至郑州的火车票。

  “那你能不能回去啊?”李林忠问。

  小伙子肯定地说“可以”,随后又指着自己的裤兜,意思是让李林忠掏钱帮他买火车票。

  李林忠明白小伙子的意思后,拿着小伙子的身份证,帮他去售票处买了郑州至信阳的火车票。

  当晚,在大家的帮忙下,小伙子顺利地踏上了回信阳的火车。

  苦劝离家女子回家

  “你不要孙子了?这不是给孩子添负担吗?”

  “请帮我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我没带手机。”7月4日下午2点多,62岁的曹女士向火车站北侧“红房子”求助。

  “我已经到郑州了,我不回去了,我非要在郑州住个几天,叫你爸(曹女士的丈夫)在家多看几天孩儿。”曹女士在电话里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王金荣、李林忠赶紧将曹女士领进了“红房子”。曹女士说,她和丈夫生活39年了,但丈夫成天不顾家,孙子也不带,家务活也不干,“逼得我受不了才出来的”。不过,她的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

  李林忠劝曹女士说:“小两口都不记仇,你看你和你爱人应该都生活几十年了吧,还有什么仇可记下的?”

  85岁志愿者龚长水也劝开了:“你不要孙子了?儿子、儿媳找不到你,家里不得乱套了?这不是给孩子添负担吗?”

  “妈,我到郑州接你吧。”这时,曹女士的儿子小曹打来电话。但曹女士说:“我就在郑州待着。”

  小曹决定马上从洛阳出发,坐高铁到郑州接妈妈,但王金荣查了时刻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高铁到郑州。随后,王金荣查到当天下午5点30分,有一趟郑州至西宁的火车路过洛阳,“我们可以把她送上车”,让小曹晚上7点多去洛阳车站接。

  “你还是多想想孙子,儿子、儿媳的好……”终于,曹女士被志愿者说动上了火车,临行前,她不停地对王金荣和李林忠说“谢谢”,也答应回去后给他们报个平安。

  第二天,还没等来小曹的电话,王金荣拨了电话过去,小曹感激地说:“妈妈已平安到家,爸妈两人的疙瘩也解开了,谢谢郑州的好心人。”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