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冯帅和获奖同学与校长、老师们合影
央视网特稿(记者 孔华)“修改过无数次方案,经历数不清的失败,有过欢笑、有过争执,我要感谢跟我一起奋斗的同学,感谢导师的无私相助,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创新平台……”5月22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冯帅字正腔圆地诉说了自己两年多的创业过程。
他和同学共同研发的作品“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荣获该校创新大赛特等奖。当日,该校还有多个大学生创新作品获得表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场”上,大学生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
大学生创新需要学校支持
“世卫组织建议25岁后每年做两次骨密度检查,但在中国很少有人这么做。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后,骨质疏松群体特别大,尤其是老人,给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很多人不愿去做骨密度检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骨密度检查费用高昂。”说起自己研发骨密度测量系统的初衷,冯帅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骨密度检查费用是他和同学们为此热血沸腾的重要原因。
两年多里,冯帅和同学们在实验室讨论、实验,青春的汗水擦亮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创新,光凭激情远远不够。
“就拿我们的探头和脚踝接触部位的连接材料来说,两个多月里,我们先后用石蜡、橡胶、耦合剂、3D打印材料等十几种材料做实验,结果都不行。最后是彭虎导师提供的一种至今尚未命名的新材料解决了这个难题。”冯帅说,如果不是导师的帮助,对这一环节如何进行突破,还很难想象。
健康医疗产品最重要的一关是临床试验,创新作品出来后,同学们没有社会资源,也没有资金,如何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2014年底,学校利用师生体检的机会,组织了1100多名师生用冯帅团队的产品测骨密度。
正是这次大规模的应用,让冯帅团队得以高强度地检测了创新作品,同时也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数据,基于安卓的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也由此“初战告捷”。
目前,冯帅和同学们正在为创新作品的商品化而努力钻研。从实验室到市场,看似很近,有时却很远。
冯帅说,他们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高校为学子创业搭建平台
当日,与冯帅团队一起获奖的作品还有“危险表面修复车”、“校园手环”、“高精度血压计”、“智能体感独轮车”、“物联网监控系统”等20件创新作品。
此次大赛的组织方,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下称智能院)院长刘志峰介绍,此次大学生创业创新设计大赛共征集67个项目,评选出20项获奖作品。评奖结束后,智能院将会继续引导和支持这些项目后续的研发。
由国家教育部、工信部、安徽省、合肥市和合肥工业大学5家共同建设的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专注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备工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健康与医疗设备、物联网及大数据五大领域的项目研发,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搭建连接世界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据了解,将于今年9月入校的2015级的500名硕士研究生,每人将会有两个导师进行辅导,该校采用了双导师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及教育。通过以上措施,将在大幅度提高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研究生人才素质、未来事业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大学生创业,应该注意成果与产品的转化。要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我国高校实验室成果转化率不到20%,日韩是60%以上,如何解开‘实验室到市场最后一公里’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制造2025’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并不是坦途,肯定充满挑战。创新创业是踏平坎坷和挑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勇于担当、进取,做‘中国智造’的制造者、担当者。”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鼓励更多的学子加入到创新创业中,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实现工业报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