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央视评论】不承认《波茨坦公告》 安倍的胆量何来?

央视评论_首页央视新闻 2015年05月22日 20:3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5月20日,在日本国会的辩论中,首相安倍晋三被问到是否承认《波茨坦公告》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定性时,他竟当场表示,没看过《波茨坦公告》的相关内容,因此拒绝对战争的性质做出判断。而在被追问是否承认《波茨坦公告》时,他仍然拒绝明确表态,只是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为了结束战争。

  《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众所周知,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是二战结束的法理依据之一,也是战后国际体系的基石。公告指明日本是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方,而日本在同年8月则宣布接受公告、无条件投降。这才有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大前提。如果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波茨坦公告》就是战后国际秩序——也就是当前国际秩序——的这个“一”,是国际体系地基的关键点。

  而现在,安倍就是要否认这个大前提,否认这个关键点。

  “小伎俩”到“大动作” 需警惕安倍政治目的

  很多人都知道,安倍想带领日本“走出战后”。他对日本旧时“荣光”的念念不忘,对“强大日本”的执拗之情,都是毫不掩饰的。但是,不少善良的人认为,安倍的行为总会有一个“度”——他可能确实想推动日本转向,但还不至于挑战整个战后国际秩序。他可能想“走出战后”,但总要有所顾忌。

  但是,安倍的此次表现让人们认识到,他的目标之大,可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相对于慰安妇问题上玩弄各种文字游戏的“小伎俩”,安倍此次是在明确否认国际秩序的基石,是一次“大动作”。

  就在第二天,安倍的妻子安倍昭惠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与安倍前一天的发言形成呼应之势,这就像是安倍在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表态:“虽然我暂时不能前往,但我的立场并无变化。”

  安倍胆量何来?

  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安倍在访美归来之后,似乎更多了几分“底气”——先是抛出修宪的时间表,又放风称“70周年谈话”就是美国国会演讲的基调(仅有“反省”而无“道歉”),接下来又干脆不承认《波茨坦公告》。这一切,都让人不由联想起日本媒体的一种传言——美国已经对安倍有所承诺,默许其在历史和修宪等问题上的“行动空间”。

  过去,一些人把“管好安倍”的希望寄托于美国身上,希望美国收紧日本的缰绳。而现在可以看到,为了眼前的政治需要,美国恐怕会不惜在道义与原则上让步,转而为安倍留出更大的行动空间——美国需要日本在东亚以及更大范围内“出人”、“出钱”甚至“出枪”,必然要给日本一些回报。

  安倍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完全忤逆美国人。正因为如此,安倍的胆子之所以这么大,必然是他已经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可以做什么。从这一角度讲,安倍否定“波茨坦”,是一个明显而又危险的信号,提醒我们对他的后续动作做好心理准备,这并非历史问题,而是现实政治问题。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刘华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