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中国经济跃迁样本:“互联网+”成产业转型催化剂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5年05月19日 11:0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黄博阳)一位哲人曾说人类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苹果”:第一个是亚当与夏娃偷吃的苹果,它导致上帝将人类赶出伊甸园,从此开始了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第二个是砸中艾萨克牛顿的那颗苹果,它结束了意识的黑暗,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探索;第三个是被史蒂夫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它把互联网从桌子上带到了人类的口袋里,开启了通过移动互联网体验世界的时代。

   现在,中国经济正在“消化”这第三颗苹果。从宏观角度上看,它们能带给我们哪些营养呢?

   链接服务与消费

   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拉近了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距离,将备受诟病的“最后一公里”逐渐缩短。网上购物、网上订票、手机叫车、在家上课……互联网不仅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数据显示,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提升,达到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在4月份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中更是超过了50%,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期表示,今年以来,“互联网+”继续迅猛发展,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与此同时,2015年4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增长较快。

   “互联网+”不仅把昔日难以获得的服务实实在在“+”到了一起,还正在对中国经济起到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作用,这一效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为“智造”转型提供平台

   虽然服务业的成长令人欣喜,但各项数据仍表明制造业的寒冷依旧,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从内部看,高耗能、高成本、低技术水平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采取“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强大的挤压。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我国出口年平均增长达21.6%。而2014年同比增长仅4.9%,增速明显放缓。

   近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了不进则退的“窗口期”。从现阶段来看,制造业仍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成为新的课题。

   实践表明,世界级大企业所需技术超过一半是来源于企业外部或与外部进行研究开发合作而获得的。同样,我国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尽管创新能力较强,但规模普遍偏小,单个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更加有限,难以独立完成技术突破和实现向中高端跃升。

   不过,“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制造业更好构建与发挥创新网络的作用。制造企业应自发将互联网深度融入创新过程,以互联网这一工具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国内与国际研发资源,以研发资源共享提高创新成功率,加快创新成果应用,并分担创新投入风险。

   当然,这要求国家产业创新政策做出适当调整,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具体施政者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增长动力。

   发展思维“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是实体产业,怎么“+”却靠的是创新思维。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思维”具备危机感强烈、重视用户体验、反应快速、坚持创新精神、专注、手段灵活等特征,这也是其备受追捧的原因。

   反过来,这也是市场化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位施政者所应该改具备的能力。中央屡次倡导要摒弃单一的数据思维、GDP崇拜,应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而真正的质量和效率其实就是视百姓为用户,将社会的整体发展和长久利益视为真正的财富。

   趋势已经产生,车轮已经转动。作为施政者,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旧的思维和体制之下,再新的经济动力也依然会畏首畏尾,施展不开自己的拳脚。

   新常态、新经济,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地方政府唯有从政策落实、改进行政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上下手,才能适应“互联网+”新潮流,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