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央视网(记者 王寒英 唐晓艳 兰军 宋丹 张土昌)互联网+的本质什么?将会在未来哪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和创新?除了支付和P2P,互联网金融还将出现哪些全新产品和业态?阿里集团的“商务电子化”战略如何理解?
5月7日,在贵阳召开的2015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对这些热点问题一一解答。以下为文字访谈实录:
互联网+是技术、模式、规则的多重改变
央视网:高院长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我们《电商者说》的专访,近期,您领导的阿里研究院发了一个100多页的PPT,详细阐释了什么是“互联网+”,以及它给零售、批发、物流、金融、农村、跨境等电子商务领域带来的影响,那您能给我们简单概括一下什么是“互联网+”吗?它和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有什么区别?
高红冰:首先我理解互联网+还是信息技术。互联网+在信息技术上加了一个互联网思想,就是大家讲的互联网思维,后面其实是商业模式。我理解互联网+,光是技术不行的,它是一个创造新的业态,而不是一个传统简单的业态加一个互联网,怎么拥抱互联网+和互联网化,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互联网+简单讲就是三个:技术、互联网商业模式或者互联网思想,最后就是规则的制订。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相加 而是创造新业态
央视网:讲到这里想起一个例子,您在去年一次演讲里面提到,你去参加一个金融会议,其中一个民营老总说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您当时摇了摇头,为什么摇头?发展至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这个状况下,您怎么解释当年的摇头,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高红冰:如果是简单的互联网跟金融加在一起,这是非常肤浅的。真正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互联网金融放在一起是产生一个新的业态,当然,人家还是会追问那金融本质是什么?互联网本质是什么?这两个本质现在都存在,他们两个是产生增量的消费。比如我们今天讲,余额宝就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并不等于过去传统金融的产品。我们看到今天1.7亿的余额宝的用户,过去没有一个理财的产品达到这个量级,它实现了过去很多理财产品不能实现的量。所以,互联网+金融、产生新的金融产品的时候,营业时间和范围都跟原来完全不一样。
金融里面讲多个基本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在新的互联网支持下已经发生很多变化,更重要的功能是把支付放在第一位,支付不是传统金融理解的功能,传统的金融支付就是传统支付,但到今天网络支付的形势下,它更多产生交易的数据,这个数据跟电商、跟其他的消费数据结合产生增量。过去支付要到银行去支付的,现在互联网24小时都可以做,这时候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但是现在你说本质还是那个金融,也是。所以我想讲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和认知不是争论金融重要还是互联网重要,这两个都重要,这两个联合在一起满足新的业态、新要求,创新一个新的业态来服务这个社会,共同制订面对未来的金融体系。
央视网:没错,我们看到连号称“宇宙行”的工行都在推出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且进行乔布斯式的营销。而支付宝这类产品,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互联网金融给我们消费生活带来的便捷。
高红冰:现在银行也在进行互联网改造,每家银行都在制订他的互联网战略,从存款、贷款、理财等等提高他的服务体现。这些都是互联网+号、互联网带来的进步。
互联网金融产品未来将可定制化 创新业态层出不穷
央视网:现在互联网金融比较广为人知的还是支付和P2P,今后有没有其他的创新业态?会出现在哪些方面?
高红冰:互联网金融支付是一个新的领域,没有物流去搬运。金融互联网化正在以人们可能想象不到的速度在推进,大家眼前看到的是支付,支付紧接着清算。所以支付背后带来结算、清算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仅是在银行后台进行。另外是P2P,它运用新的互联网平台把金融的借方、贷方建立起来。再之后有众筹等等在全方位地刷新,网络的货币可能会创新新的货币,还有比如网络信用,每一笔交易、每一笔支付都在进入银行端和消费者,沉淀下的数据是可以量化每一个人的信用体系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未来互联网体系连接在一起,会让我们看到以前传统的大量交易、金融结算等等不能评价的个人信用,互联网金融会把这些沉淀下来。过去讲保险,保险的精算和风控,很大程度是是依据过去的经验和高手的算法来设计保险。互联网金融进行数据分析,产生新的保险产品,甚至保险的产品会按照每一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按照时间、地点、收入等等来制订各式各样的产品。就不像今天的产品是工业化的产品,将来可能会非常个性化地针对你自己的信用和风险控制能力,这可能是将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多事情用今天的逻辑去判定它的发生,但是在未来的时候可能不是这样。金融从业者每天都在创新,将来会有什么新的业态?我觉得是层出不穷。
工业4.0的升级要放到互联网全产业链中看待
央视网:提到个性化定制,您以前也讲过供应链升级的问题,就是消费终端会反过来倒逼生产商。我和一个科学家朋友探讨过类似的话题,有关工业4.0,他认为其本质就是个性化生产的成本趋近甚至低于批量生产成本,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高红冰:现在业界或者在政府内部都在很热烈地讨论德国的工业4.0计划,中国也在制订自己2025年的发展战略,我觉得这是制造业发展的态势。我觉得要放得大一点,不要光看制造业,不仅仅是制造业升级的问题。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是工业化或者后工业化,现在工业化制造大量留存,因为它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工业革命的结果是造成企业盲目地生产,盲目地营销,是一个强制的B2C的推送过程。
对工业4.0要客观认识和看待。德国工业有两个特点:1、存放。怎么在生产过程中让物联网、大数据发挥大的作用,让生产变得智能,这是生产水平提升非常重要的因素;2、个性化。我没有看到德国工业背后怎么收集、统计、分析上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今天对中国来讲,要推动4.0发展首先要推动C2B模式。也就是说用电子商务形成的中国网购人群,上线的商品都是数据化的,十亿级的商品数据化和亿级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总结出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然后把信息传递给生产制造商,用这种方式驱动产业升级。
不能是简单讲智能制造和个性化,现在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加个性化的升级,如果不能解决供需匹配,只能还是生产更多的库存。如果不能更好地消费库存而是制造库存的话,就不是工业4.0最终的目的。今天整个互联网全链条在发生全范围变化,如果工业4.0的升级不放在全链条经济中看待的话,如果只强调某一部分的话就不能解决矛盾。
央视网:您觉得中国在这个进程中?
高红冰:对,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今天已经有3.3亿网购人群,这是一个做工业4.0的基础。让这个基础作为一个导向,不是简单地提制造业的水平,我们不能脱离这个市场存在去讲一个空的东西。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世界工厂产业结构调整在找出路,其中一个出路就是升级,但是试想一下今天WTO各个国家在搞自贸区的情况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提升升级水平就能达到的。现在我们有大量的网购主体、商业主体,把这些活力激发出来,我觉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今天的世界工厂产业升级的问题。
变“电子商务”为 “商务电子化” 驱动产业升级
主持人:你前几天提到,过去15年阿里做的是电子商务,接下来阿里要做的“商务电子化”,怎么理解?
高红冰:我们发现电子商务在形成一个巨形的交易平台,很多很多的网商到淘宝、天猫开店,很多消费者上来消费。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我们发现电子商务发展一定要走出纯互联网销售的环境,它要跟更多的行业拥抱,去创新,要用互联网商业平台上形成的消费者、用户数据去支持传统的零售业、传统的商业体系的升级。对阿里巴巴的发展来讲,一方面要走跨境电商,还要走农村电商,还要尽可能地帮助现有商贸等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扩大更大发展的机会。在融合、创新和合作当中找到新的春天。商务电子化要走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业务合作、融合,包括怎么样去驱动他们升级和转型,这是阿里巴巴今天在新的发展方向上还要去努力的。
央视网:我们确实看到阿里在零售、物流、金融、健康、跨境等很多领域里都有涉足,这些领域都要齐头并进吗,还是有所侧重?
高红冰:阿里有几大业务板块:1、电商交易平台。现在正在拆分开,让它们更好去契合消费者;2、金融板块。蚂蚁金融,原来支付宝只服务于第三方支付,但是后来发现在淘宝之外还有很多要去承担的,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今天都要去展开,在阿里巴巴的板块里头有互联网这个板块;3、物流平台。菜鸟是要帮助快递公司做服务,输出数据做一个天网,输出仓配系统。同时在社区、零售网点购货或者收货。4、云平台。做这三个业务都要用基础设施,就是今天讲的阿里云,怎么构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能提供更好服务、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平台,阿里云已经是比肩全球的三大数据公司,它就像水煤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去支持更多的服务。
阿里主要是四个业务板块加两个创新板块,要把中国的淘宝变为全球的淘宝,用马云的话说:原来是服务于10亿消费者,现在怎么变成服务20亿的消费者?去年的双11已经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在买淘宝的东西。在3年和5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投资要100亿在全国的行政村建立淘宝的服务体系,让工业品下乡,培育农村在线消费,然后让他们的农产品上线贩卖到市场。在这两个战略里面,阿里巴巴更强调,未来阿里巴巴是一个数字化的公司,做任何业务都要产生数据,不产生的尽量不去做。然后把数据做成商品,回馈给商家和消费者。
互联网+将在通讯传媒金融等多领域取得突破
央视网:您认为互联网+未来的突破性领域会在哪里?
高红冰:最先被互联网化掉的行业,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些比特、或者数据,就是非原子化的行业。
首先就是通讯,通讯的互联网化率已经将近28%;第二个被迅速互联网化的行业就是媒体,它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受众都在被数字化,以网络广告的收入作分子、整个广告行业做分母的话,除完就是3.8%,也就是说媒体传播行业的互联网化率已经达到了3.8%。
再接下来的行业就是网络零售,零售业可能就稍微慢一点,因为它有一个货物的递送,货物递送这块,去年网络交易的规模整个是2.79万亿,那么拿这个数字做分子去除全国的零售商品的零售总额26.2万亿,除完以后这个数字是10.6,我们可以理解成零售业或者消费零售业的互联网化率是10.6。
这个我们就看到一个变化的趋势,然后还有一些测算我们要去做,比如说金融业今天很可能从金额上来看的话,它的互联网化率低,大量的支付、转帐、交易可能都是在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在金融机构之外的互联网化可能都是小金额、多频次的支付,支付的频次已经逼近了传统金融支付,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它,但是金额比较小。这个时候要发生一个新的测评方式的变化,就是不能简单以金融的额度测算,可能要用支付的笔次或者交易的笔次来测算。如果支付的交易笔次来测算的话,这个次数超过传统金融。所以金融行业看未来互联网发力,互联网+背后哪些行业值得去看的,就是金融业的变化肯定是很大的。然后你可以看到房地产的占比,房地产的钢筋水泥不会变,但是房地产造完以后,房地产的消费、房产的使用,跟消费者这端的连接,现在大量的创新各式各样的服务模式,过去物业公司负责给住户提供服务,今天都被物业小区服务之外的服务取代。
像今天的打车、餐饮、医疗、挂号都在变,可以简单分一下生活服务类的,比如衣食住行,包括旅游。然后就是刚才讲的民生服务,医疗、教育也快速地在变。这些可能会比前面纯粹的比特化的要弱一些,但是这些是在未来3到5年快速在变的行业。所以在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今天就要开始紧张起来了,然后慢一点的就是能源,刚才讲到的制造业会慢一些,因为制造业转要深,它要由传统的供应链,用ERP、CRM传统武装起来的制造企业,要被全社会开放的互联网设施或者流程取代掉,这个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制造业里头也有一些新的制造行业在突破,比方说我两次去青岛“红利”,它已经开始制造大批量的个性化的生产线,生产西服可以单件就把它生产出来,个性化到这个程度。制造业在未来发展当中很大的一个挑战是,怎么把生产做到柔性化。柔性化是什么?过去按照标准化的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这个事要牺牲的是什么?是个性化需求。你怎么把一条生产线生产十万个产品才能去赚钱的收支平衡点的商业模式,要变成可能是生产十件或者是一件商品的生产模式,这个时候生产线必须柔性化,可以调配,生产一万件、生产一千件、生产一百件都可以做,而且做下来都不赔钱,你怎么去实现?这个时候整个供应链生产线的改造,围绕互联网的,我们叫做短平快、高速反应,这个时候就是你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极其重要,这些的变化可能会比较慢一些,所以制造业的互联网化会一步一步去跟进。
那天看到TCL或者是海尔也在网上,双11的时候做预订,可以拿出不同的规格、功能,任消费者去选,选完以后全部变成个性化定单,个性化的定单背后是什么?过去一个批次生产出来就是一个面单,我们叫做企业面单或者是批量产品面单,这个批量产品面单打包以后就会给经销商。现在通过在线的预定面单出来叫C面单,叫做个性化面单,每个面单都有一个消费者在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地址在后面,然后生产线出来以后,个性化的面单就贴上去,贴上去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根据物流快递的流向,就把它送到消费者手中去。这个时候整个制造业态也在互联网化的背景下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可能是我们接下来可以看到的比较精彩的现象。
央视网:可以预见,互联网会带给我们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也感谢高院长给我们的精彩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