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国政协委员马敏
央视网特稿(记者 孙肖萌)“支持教育要支持到点子上。农村基层教学点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目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今年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农村教学点的建设上。
全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始于2001年,一时间一些生源不足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纷纷被撤并。有媒体报道称,仅云南省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底,就撤并了9308个小学校点、112所中学,导致不少农村重现上学远、上学贵等问题。在滇南等贫困山区,由于至今仍有不少“自然村”未通公路,学校不具备住宿条件,一些孩子只能徒步两三个小时上学。2012年这股“撤并风”被叫暂停。
“目前,全国农村基层教学点有6万多个,涉及上千万的学生。这些学校不成规模,往往在偏远的地区,一个老师要交几门课,担任几个年级的老师,有的甚至一两个老师要带一个教学点。”马敏说,这些教学点条件艰苦,老师收入也十分微薄,“虽然现在工资从几百块上升到平均两千多块,但是相对于普遍的收入人群,一年2万多元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甚至不如做小工的。”
除了待遇问题,更让马敏担心的是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缺陷,“很多地方教育局的人现在都非常担心,来支教的越来越少,以后的教育该怎么办?”
马敏认为,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社会地位,是解决乡村教师最迫切问题的关键。他建议,一是地方师范大学要大力培养免费师范生,对乡村教师队伍进行补充;二是政府在政策、资金上对贫困地区要有所倾斜,通过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财政予以支持。
“把农村基层教学点从小而穷,建设成小而美,是我的心愿。美丽的乡村要有美丽的小学,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农村的面貌。”马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