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庄稼地里的童话作家

中国新闻央视网 2015年02月28日 17:3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农民作家金吉泰只有小学文化,从年幼读书时就一直有个文学梦

农民作家金吉泰只有小学文化,从年幼读书时就一直有个文学梦

  央视网特稿(记者 王小英)82岁的农民作家金吉泰,年幼读书时就有了文学梦,虽然一辈子没有离开黄土地,却也坚持在文学这片天地里勤奋耕耘了一辈子。他的创作从小说起步,最后在童话写作领域大放光彩,甚至获得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直到2014年,金吉泰视力下降,无法书写,他才不得已封笔,但是看到、听到好的素材,他依然会大呼好遗憾,无法写出来。

  首篇小说发表前被拒稿20多次

金吉泰的书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金吉泰从小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金吉泰的书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金吉泰从小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从兰州桑园峡一出山口,见两溜山夹着一道川,像一条走廊,长达数十里,直朝着西安方向。

  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因为这一条走廊型的地形地貌,自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就沿这条走廊经过,驼队、车马、官员、行商、僧侣、军旅往来穿行,络绎不绝。

  农民作家金吉泰的家就在金崖镇金崖村,在长长的集市上,提到作家金吉泰,不少人都知道。这位自称天生是“野人”的农民作家,就在山脚下的农家小院创作了很多作品。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金吉泰爱看书的习惯从小就养成了。大伯是前清秀才,留下了不少书籍,在外闯荡的侄子也带回不少书籍,这些大大满足了他对读书的热爱。

  解放后偶然看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让金吉泰明白农村也是可以当作写作主题的,从此赵树理便成了他崇拜的“师祖”,十几岁的他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一辈子为这个理想折腾不止。

  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多少有点疯狂,甚至说他有点着魔,他只能利用空余时间,在煤油灯下偷偷背着人写。“没发表之前从来不敢让别人知道。”金吉泰跟记者说,为了写作,他每天四点多起床写作,写到六点多开始下地干活,这样不耽误农活也不耽误写作。

  写小说容易,发表却不易,经常投稿一两个月无任何消息。直到1955年,他终于在杂志《甘肃文艺》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特殊使命》,此前他已被拒稿20多次,金老则将其归结为写得不到位,素材不够好。

  不亲眼见不敢下笔写

  文学创作,总是带有虚构的色彩,但在金吉泰的写作生涯中,现实总是比想象要精彩丰富得多,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不亲眼所见根本不敢想象,所以他写作的原则是:“不亲眼听或见,就不敢落笔写”。

  第一篇小说,金老挣了15块钱稿费,这在当时年收入不到200元的时代,无疑是一笔大数目,这篇文章不仅给了他信心,也让村里人的态度开始转变了。

  金老对写作更加积极了,他花钱订阅了《人民文学》、《文艺报》等杂志。同时,由于当时在农村能写作的人太少,兰州一些杂志的编辑也开始跟金老约稿。

  “光写短篇小说不过瘾,开始尝试中篇小说。”金老写作所需的素材均来源于生活,于是,铜奔马、兰州水车、白兰瓜、高射炮打云等都成了金老的素材。

  信奉“不去现场无写作灵感”的理念,这也让他养成了收集各类素材的“毛病”,甚至在身体所限不能写作的时候,看到好的素材也总是念念不忘,为此他还做一些文史钩沉、遗址考证的事情,用另一种形式来弥补遗憾,甚至是创作秦腔等。

  金老成了名人,但四个儿子中,除了小儿子,其他人对金老的作品只是摇摇头,金老说,大儿子很喜欢看战争军事题材类作品,对金老农村题材小说并不太“感冒”。

  为给孙子讲故事转战童话

金吉泰发表过的作品。他的作品从小说起步,最后又在通话写作领域大放光彩

金吉泰发表过的作品。他的作品从小说起步,最后又在童话写作领域大放光彩

  虽然儿子对金老的作品不感兴趣,但是孙子辈却很喜欢他的小说,按照金老的说法,他有了不少文学上的“知音”,他们经常翻阅金老订阅的文学杂志。长孙金培元甚至在上初中时,看到爷爷发表的作品,嚷嚷着要模仿写作。

  上世纪80年代,孙子整天缠着金老讲故事,这一讲,又开拓了金老新的创作领域——童话。

  于是,为了给这些“知音”们讲一些好故事,金老开始寻找童话题材。“刚开始写,写得不太好,但内容有趣。”强调内容充满趣味性之外,金吉泰坦言自己是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的一代人,从一开始写儿童作品,爱国、友爱、不怕困难这些都是他的作品所传递的主要思想,“这对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金吉泰说向孩子们灌输好的东西应该是文学作品的现实和终极价值所在。

  他前后写作了《小毛驴出国》、《戴金戒指的小猴子》等,最后这些童话作品纳入《金吉泰儿童文学精品集》中集结出版,“这本精品集只是选择了一小部分童话作品,对前期发表后不太满意的作品都剔除了。”金老说。

  今天,金吉泰在文坛的成绩也恰是童话文学所带来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童话越写越有意思。”

  其中,《女孩与兀鹫》写于上世纪90年代,这是一篇金吉泰为参加北京一家儿童刊物举办的征文而写的童话。故事来源便是金吉泰在一幅画报上看到的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那张引发争议的摄影作品《秃鹫与小孩》。写完这个作品,金吉泰第一次有了一种“自己赶不上时代”的感觉,“自己都觉得自己写的这个东西真是老套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部作品不但被录用了,而且还很快和其他入选作品一起收录成书了。

  “这给了我特别大的信心,让我坚信了只要宣扬好的思想,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它(作品)就不会过时。”

  76岁写长篇《农耕图》

  从十几岁开始写作,金老尝试了多个题材,但一直不敢写长篇小说。

  尽管他每天都四点多起床写作,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他来说,主业还是务农。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金老积累的素材也不少了,关于长篇的素材和创作构想很早就想了,本想提供给他人来写,可惜找不到人接手,于是76岁的他决定写第一部长篇小说。

  子女担心他的身体,都反对金老写作,但他仍然每天坚持写几千字,几个月后长篇《农耕图》完成,2014年,这部35万字的小说正式出版,这一年他已经81岁了,至此他出版的各类作品集已经达到了10部。金老感叹:“总算是圆了我创作长篇小说的梦想。”

  如今,金老已经82岁,听力、视力都下降了很多,右眼有点失明,导致他无法书写。“谈不上封笔,就是身体不允许,写不了。”但是看到好的素材,他还是会兴奋,他称文学创作还是需要天赋,自己少了点天赋,对自己的作品真实方面满意,话锋一转却说艺术性不够,总觉得自己没有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他不会上网,听孙子说网络小说很火,就让孙子们给自己读几篇,但他听后总觉得离生活太远了。这位扎根于黄土地的农民作家,一直坚称文学创作是自己生平最大的爱好,他从不说自己是作家,只说是文学上的一位票友。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