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颁奖典礼现场,孙丽娜接受白岩松专访。
央视网特稿(记者 寇德印)贵州一个偏远山村,一位退休外交官携手老伴义务支教,在讲台上辛苦耕耘了整整十年光景。
强紫外线照射,长时间吃不到绿色蔬菜,营养不良的妻子熬坏了一只眼睛,但他们依旧坚守学堂。他们就是朱敏才和孙丽娜,他们的坚持感动着中国。
超龄的志愿者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孙丽娜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记者见到了孙丽娜,她的丈夫朱敏才在2014年10月25日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这次她只能自己来接受奖杯。
在演播大厅内,孙丽娜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丈夫的十年支教历程。
2005年,孙丽娜离开奋斗了一辈子的教师岗位,退休回家,她的心里十分留恋。“我没有当够老师。”孙丽娜说,“我爱人朱敏才是原对外经贸部驻尼泊尔的经济商务参赞,我曾经停薪留职,陪爱人在尼泊尔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回来后就一直没能再教课。”
朱敏才是贵州人,他的夙愿也是当老师,但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外交官。退休后,两人心里都有了支教的想法,但一直没有说出来。
有一天,孙丽娜在电视中看到一条新闻,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刚刚生完小孩,就背着孩子去了贵州的大山里支教。这位老师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孙丽娜,她对丈夫朱敏才说:“我们去支教吧。”
那时,孙丽娜50岁,朱敏才已经六十二岁。
为了圆梦,孙丽娜前后给“北京志愿者协会”打了两个电话,接待的人始终拒绝:“我们只接待45岁以下的人参加支教。”
面对拒绝,老两口并没有放弃理想,转而收拾起行囊,直接买了两张去贵州的火车票。没有具体目的地,也没有具体计划,他们出发的时候,并不知道此程的终点会是在哪里,但是他们的信念却很坚定,“贵州那么大,肯定会有一所学校需要我们。”
在黔东南,朱敏才夫妇转了两个月,一直没有收获,后来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他们在修文县找到了一所学校。孙丽娜是北京市第一批高级教师,朱敏才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二人的履历让校长非常满意。“我们现在不缺老师,等开学,我会组织教师重新竞聘,不合格的裁掉,空出名额后安排你们上岗!”这位校长这样承诺。
孙丽娜和朱敏才一听心里犯了难,“我们是来支教的,怎么能抢边远地区教师的饭碗呢?这些教师要是下岗了,他们一家吃什么?”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支教梦,砸了人家的饭碗,于是朱敏才、孙丽娜放弃了这次机会,继续寻找。
遭遇匿名批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距离开学还有两个月。
朱敏才、孙丽娜投宿在贵阳亲戚家,每天都在寻找支教的机会,但是毫无进展。
实在没有办法了,孙丽娜给当地一家报社打了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名叫何星辉的记者问:“你们要支教,具体要求是什么?”孙丽娜回答:“只要有水有电就行,越是贫穷的地方越好,我们就是希望能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报纸刊载了朱敏才、孙丽娜的故事后,很快就收到20多家学校打来的电话,何星辉询问朱敏才:“您要选哪家?”朱敏才回答说:“谁是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我们就跟谁走!”
第一个打进电话的人是国家级贫困县望谟县的刘县长。就这样,孙丽娜、朱敏才到了望谟支教。
在一个小学里安顿下来,孙丽娜担任二年级语文和三年级英语的教课任务,而朱敏才因为没有教学经验,专门负责照顾孙丽娜的生活。
在望谟,孙丽娜教了一个学期的课。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封匿名信,一位青年教师在信中说:“你们现在所处的这所学校并不缺老师,深山里的乡村才缺,你们支教来错了地方!”这令孙丽娜非常震惊。
在教师节,一些老教师们坐在一起开会,有人对孙丽娜夫妇说:“一些农村的孩子考上师专,但是他们毕业以后却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学校不缺老师,你们知道吗?”
孙丽娜、朱敏才这时候意识到,他们来错了地方。
支教前交代身后事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朱敏才
2006年1月份,朱敏才、孙丽娜回到了贵阳,在当地租了一套房子,继续寻找支教机会。
那时候,朱敏才退休金每月1400元,孙丽娜每月1600元,除去每人每月各自留下1000元给孩子,两人可支配的资金加起来不到1000元。在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二人尽量节省用度,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家庭贫困的学生。
就在这时,得知父亲患上了肺癌,孙丽娜暂时中断支教计划,返回北京,陪伴父亲。
而就在安顿好父亲后事后不久,不幸再次发生,孙丽娜年仅55岁的哥哥猝死。
孙丽娜家族有高血压遗传病史,极易发生猝死。孙丽娜本人更是体弱多病,她身上做过多次手术,乳腺、子宫、卵巢、阑尾等都被切除。
回到北京后,孙丽娜没有急于离开,选择留下照顾子女。2007年,孙丽娜儿子、女儿先后完婚,她决定再次南下。因为知道自己支教吉凶难料,孙丽娜事先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险,受益人是子女,也算为孩子们做了一点儿事情。
临行时候,孙丽娜还把女儿叫到身边,嘱咐着家里钥匙在哪里放着,户口在哪里放着,银行卡在哪里放着。按她的话说,那就算是交代后事了。
险些猝死在尖山
十年的支教生涯,孙丽娜青丝变白发,右眼视力几乎为零。
2008年,孙丽娜南下贵州与丈夫会合,再次重启支教行动。
6月9日,孙丽娜在贵阳报纸上看到一位老师在大山深处一所学校内苦撑了六年的新闻,朱敏才决定,就去这里支教。
6月16日凌晨4点多,朱敏才、孙丽娜冒着蒙蒙细雨,背着行李,直向尖山。
支教的学校坐落在贵州兴义州马岭镇尖山苗寨,学校有100多个孩子和一位老师。房子是由村民们背了7000斤石头砌成的,一共两间屋,一间用作教室,另一间是办公室。
朱敏才和孙丽娜将办公室隔开,一半办公,一半当卧室。教室由几个年级共用,一个年级在上课的时候,其他学生就蹲在操场上做自习。
孙丽娜曾无数次设想过尖山苦,但她没想到会是这么苦。这也算是学校吗?
朱敏才夫妇住的地方,紧挨着公共厕所。夏天的时候,满屋散发着恶臭,孙丽娜戴上两层口罩,仍然难以入睡。在山上取水不便,孙丽娜他们的饮用水是在厕所旁边的一个水泥池子里收集的。要是赶上雨季,厕所内的蛆虫就会漂进水泥池子里,孙丽娜汲水的时候,水壶里常常爬着那些厕所里的蛆虫。
山路崎岖,进出山里一趟要用两天时间。孙丽娜回忆,她和朱敏才第一次下山采购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当日往回返时,刚刚走到山口,天色就全黑了。夫妇二人手脚并用,摸着山壁往上爬,摔得鼻青脸肿,非常危险。
因为长时间承受紫外线照射,吃不到绿色蔬菜,孙丽娜的右眼渐渐模糊,最后达到全盲的程度。
而最惊险的一次,孙丽娜险些猝死在尖山。有一天,孙丽娜在教室备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头晕,血压骤升,高烧发到近40度,心跳急速,一度昏厥。幸亏朱敏才贮备了速效救心丸,孙丽娜才在鬼门关里硬闯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