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以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与时俱进、更加主动,积极构建中国周边战略,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新 理 念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来,汇聚世界67%人口、1/3经济总量、众多文明和民族的亚洲,崛起态势愈加凸显。21世纪是亚洲世纪,亚洲和平发展同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这正逐渐成为共识。
中国是亚洲重要国家,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依据亚洲在世界格局中地位和中国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针对周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认了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今周边在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最为重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始于周边,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始于周边,推进多边外交以及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同样始于周边。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目标相应地明晰了,那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努力使周边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落地生根,使周边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牢固的地缘战略依托。
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强调“亲、诚、惠、容”理念。“亲”就是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中国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就是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用自己的真诚付出,赢得周边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惠”就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容”就是倡导包容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更主动、更积极地回应周边国家期待,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与此同时,由于周边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团结合作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周边,那就是要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尤其是对那些对中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
在安全领域,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实现普遍、平等、包容的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把发展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中国首先身体力行这些理念,然后推动其成为地区国家遵循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新 架 构
基于上述目标和理念,建设“一带一路”加“两个走廊”、实现“三位一体”联通的周边战略新架构逐步形成并开始实施,从概念设计变成务实合作。
所谓“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主张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使中国与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为此,中国视中亚各国为外交优先方向,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好邻居;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好朋友;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好伙伴;以更宽胸襟、更广视野拓展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所谓“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联通建设。中国愿在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二个10年里,坚持讲信修睦,商谈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坚持合作共赢,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坚持守望相助,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和通过平等对话及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和争议;坚持心心相印,促进民间和社会友好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借鉴彼此及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欢迎域外国家发挥建设性作用。
所谓“两个走廊”就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前者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建设,打造孟中印缅经济圈,延伸带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大经济板块联动发展。后者旨在通过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统领中国与巴基斯坦各领域合作,搞好瓜达尔港、喀喇昆仑公路、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牵引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推进。“两个走廊”本身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补充推动作用。
所谓“三位一体”联通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的软件联通,以及增进民间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的人文联通。这些联通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优先关注和实现亚洲的互联互通;以陆路经济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为依托,建立互联互通基本框架;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互联互通早期收获;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互联互通瓶颈;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这些联通犹如亚洲腾飞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与“一带一路”这两只翅膀,相融相近、相辅相成。
伴随“一带一路”和“两个走廊”的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以及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推进,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民间往来、文化交流都将达到新水平,东亚、中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作为一个整体的合作发展,将获得更多资源、更强动力、更大空间。中国作为倡议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在以自身的发展促进整个亚洲地区乃至更广阔范围发展的同时,把自身的发展寓于地区发展之中,依托和借助整个地区的发展实现自身发展的跃升。
新 机 制
践行新理念,推进新架构,需要新机制。亚洲及其关联地区有多个地区合作机制,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参与并不断提出建议,推动这些机制实现新发展,迈向新阶段,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合力,进而为中国和整个地区的和平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从地区范围看。在经贸领域,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办国,与各成员共同批准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等一系列成果文件,为亚太发展方向、目的和举措以及巩固和加强该组织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指引。会议决心发扬互尊、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等合作倡议,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务实合作、经验分享、能力建设;决心大力推动亚太反腐败合作,建立APEC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确立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此外,与区域国家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框架下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为亚洲国家参与互联互通合作提供投融资支持。
从安全领域看。中国作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2014—2016年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该机制提升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开创亚洲安全合作新局面。中国将不断加强同各方的安全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推进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和亚洲安全伙伴计划;愿同地区国家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探讨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全应急中心,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倡议通过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方式,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从次区域看。在东南亚方向,努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将主办2015年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探讨建立中国—东盟防务热线;同意建立海上联合搜救热线平台和应对海上紧急事态高官热线,探讨建立南海沿岸国之间的各种交流合作机制;探讨举办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论坛,支持“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鼓励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等地区二轨合作机制。在中亚方向,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朝着机制更完善、合作更全面、协调更顺畅、对外更开放的方向发展;探讨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开展更广泛和更高层次合作,推动建立本组织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能源俱乐部作用,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等。在西亚方向,把中阿合作论坛作为丰富中阿关系战略内涵、推进中阿务实合作的有效抓手和依托支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上述战略思想举措持续推进和不断展开,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依托将更加牢固,战略支撑将更加有力,整个周边环境将更加有利向好。
(执笔:高祖贵,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