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河南农民走进中南海:总理愿听实话 很关心咱农民

中国新闻郑州晚报 2015年01月31日 14:3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间发言者为刘天华

  作为全国亿万农民唯一代表走进中南海

  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

  周口农民刘天华:

  “总理愿听实话,很关心咱农民兄弟”

  核心提示

  虽然过去几天了,但44岁的周口商水农民刘天华近几天还沉浸在幸福快乐中。1月27日,他作为全国亿万农民的唯一代表走进中南海,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畅谈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7分多钟的发言,博得了总理的热情鼓励。他记住了总理的一句话:你们农民最辛苦,是衣食父母。他说:“总理愿听实话,很关心咱农民兄弟。”

  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实习生 张念念 周口商水报道

  作为唯一农民代表走进中南海

  “我是一名农民,接到进京通知后,不知道说些啥,急得夜里睡不着。”1月30日下午,在周口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44岁的刘天华告诉郑州晚报记者,6天前的1月24日上午,他突然接到省农业厅的电话通知说要进京开会,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然而,领导的话让他有了底气,“你就把心里话说出来就行”。1月26日,他和儿子刘计森搭乘火车抵达北京。第二天早晨,得到了一个令他异常激动的消息,原来是进入中南海向总理提意见和建议。“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不想给农民兄弟丢了脸。”

  走进庄严神圣的中南海,还是第一次,也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27日吃罢早餐,8点40分许,与著名作家王蒙、篮球运动员姚明、影视明星陈道明、复旦大学教授许宁生等10名各界代表陆续进入中南海。

  刘天华在指定的座位上坐下,他扫视了一周,才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农民代表,心里倍感压力,脸上不停地冒虚汗。

  总理的三次微笑和两次握手

  这时,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走过来与大家一一握手。“总理朝我微笑了一下,握着我的手时问是河南哪地方的?我说周口的,农业大市,他说了一声‘好’。”这是他与总理的第一次握手,他就坐在总理斜对面。“总理说,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今天请大家来提意见,既是要让政府工作报告更全面反映社情民意,也是为了接地气、聚民智,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变成政府决策的议题。”他说,总理的讲话很亲切、温暖。

  座谈会上,每人有8分钟发言,刘天华最后一个发言。他提了三个方面建议:粮食生产应大力推广新品种、利用新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思路;农民存在三难,种粮成本高利润低、贷款难、人才难。

  “我对总理说,请总理放心,我多种粮、多打粮、打好粮。”在座谈会上,刘天华说,总理在河南任省委书记的时候,就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如今,河南粮食出现10多年连增。“乡亲们都很想念您,盼望总理常回河南看看。”他说,总理听了之后,开心地笑了。

  刘天华说,总理经常去农村查实情、访贫苦,说明总理时刻关心着咱们老百姓。他在发言结束之后,特意站了起来,向总理深深地鞠了躬,代表农民兄弟感谢总理的关怀和厚爱。

  “总理见我站起来鞠躬,连忙摆摆手,示意坐下,说‘你们农民最辛苦,是衣食父母’。”

  随后,李克强总理针对刘天华的发言说,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根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他还说,大家谈的很重要,反映了群众的心声。我们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就是要努力把国家的事办得更好些,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些。

  我把农民的心里话带到了中南海

  座谈会结束后,总理与10位代表合影留念。当时,刘天华心情很激动。“总理站中间,我站在第二排紧挨着总理,合影结束后再次与总理握了握手,谢谢总理。”之后,他和儿子踏上了返程的火车。一路上想起那个光荣的时刻,刘天华心里总是暖意融融。

  1月29日下午,刘天华回到商水老家后,乡亲们陆续过来祝福,都是从央视的《新闻联播》上看到他了,他们见到他都问:“你去中南海开会,总理都问了啥,你都说了些什么?”对此,他微笑了一下,“总理愿听实话,我就把农民的心里话带到中南海,给总理听!”

  对于今后的打算,刘天华信心满怀,要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户,共同发展,勤劳致富,争取做到“种地不沾泥、打药用飞机、麦子一般齐、产量年年增”。他说:“总理日理万机,专门请咱一个农民到中南海提意见,这说明总理时刻惦记着咱农民兄弟。总理这么关心咱,咱的日子能不更好吗?必须使劲干,不辜负总理的期望。”

  从小工到种植大户

  生于土地,长于土地,富于土地。1971年7月出生的刘天华是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人,他和土地有着特殊的缘分。

  由于没念过多少书,高中毕业后,刘天华在家开始种地。1989年和妻子常萍结婚以后,在家附近的筷子场上过几个月的班,随后又辗转在家附近的集市做些粮油生意。

  2005年,刘天华变成了下岗失业人员, 2006年春节后,开始到外地闯荡,了解到经营农业是个不错的路子,从此,心中燃起了返乡创业念头。当年5月,刘天华在村里购买了拖拉机和一台联合收割机,在三夏三秋挣了3万多元。

  看到刘天华挣了“大钱”,有条件的农户也跟着买农机,村里的农机数量也一下子增多,农机开始大量富余。刘天华和村里几个农户一商量,把村里的农机户联合起来,进行跨区域作业。

  2009年6月,尝到甜头的农机户们,在国家农业政策支持下,成立了“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刘天华任理事长。

  可种植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缺乏技术支持,首次流转的400亩土地,遭遇旱灾后,酿成小麦大面积减产的局面。

  首次种植小麦的失败,并没有让刘天华气馁,反而让他在技术上更加重视起来,主动到全国各地的合作社去学习,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班。

  他的合作社做得很好

  在学习后的刘天华对土地承包更有信心,第二年又接手了更多数量的土地。同时他也吸取了2009年失败的教训,决定采取新的经营模式,与农业局和农科院正式接轨,并与农科院签订种子繁育计划,进行订单农业。

  “把流转和未流转的土地集约起来一起管理,形成连片化种植。”刘天华称这种模式为土地托管,这也是天华合作社想出的一个新型土地管理模式。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留守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幼龄化是激发刘天华产生这一管理模式的来源。

  “看河南的合作社做得多好!”刘天华的不断努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在2012年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随后合作社更是迅猛发展,扩展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2014年4月天华合作社购买了专用于农药喷洒的无人植保飞机,无人植保飞机的引入解决了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合作社发展至今天,已初步实现全程机械化管理,现经营流转土地5000多亩,土地托管12000多亩,招纳社员336名,年创收超千万。

  “务实”“能吃苦”是儿子刘计森对父亲刘天华最中肯的评价,这个22岁的90后,受到父亲影响,大学也选择与农业有关的专业。2014年大学毕业以后,他担任合作社技术员一职,现在更是刘天华的左膀右臂。

  “为了更好地适度经营,下一步鼓励社员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会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刘计森说,父子俩平时谈论最多的也是农业技术,就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刘计森表示自己关于合作社的想法会和父亲商议。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