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张玉山经常与烈士对话。
央视网特稿(记者 李文学)轻轻拭去墓碑上的积雪,重重读出烈士的名字……虽然这样的动作已经重复了28年,但66岁的张玉山仍然有些激动,哆嗦着嘴唇,“亲人找不到他们了,我不能再让他们埋没”。
这个个头儿不高但声音洪亮的老人,8个月大丧母,后来却成了哈尔滨市宾县糖坊镇的首富,只是28年前的那个“义务守陵”的决定,搭进了他全部家产,“老婆子跟着我得了病,也算搭进去了”。
如今,陵园修葺一新,枝繁叶茂,寻到的烈士亲人已经前来祭奠,而他却变老变穷了。至今无怨无悔的他希望:如果有那么一天,也把我埋在烈士身边,继续守护着他们。
进陵园:卖掉房子辞了工作
张玉山收集的烈士资料。
时间退回到28年前。张玉山不到40岁,用他的话说,当时“不是一般的富”——当过18年拖拉机手的他和另一村民,把街面上的5间大砖房都包了下来,开酒坊,年收入两三万,老婆和四个孩子都跟着他享福。
好事接连不断。那一年,张玉山进入镇里的道班,养护的正好是经过糖坊镇烈士陵园的那条路。“陵园是1966年修建的,没有围墙,烈士墓地就是一片荒草甸子,就在前面修了座纪念碑。”
宾县是革命老区,有“东北小延安”之称。1946年1月,第四野战军三五九旅七团官兵在围剿占据糖坊镇的匪兵时,为减少百姓伤亡而将炮轰方案改为强攻,牺牲百余名官兵,其中22人长眠在糖坊烈士陵园。
修路期间,张玉山每天都到烈士墓前看一看,拔拔草,添添土。别人以为他是去散心,没想到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决定:搬到陵园里面专职守墓。
出人、出力、又出钱,张玉山动起了真格。“我家后盖的130平方米的大砖房卖了四分之三,只给儿子留了四分之一,五万多块钱全投在了陵园上。”张玉山说,为这事,老伴儿差点和他拼命。
1987年,张玉山正式向镇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做烈士陵园的义务守墓人。这一守就是28年,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工资,也没提过待遇的问题,为了专心守墓还辞去了在道班的工作。
修陵园:“烂死岗”变成小花园
张玉山修的陵园这段院墙至今仍在用。
张玉山一下子又出名了,名气比包五间大砖房时还大。“精神病”、“傻子”、“不务正业”是大家对他的称呼和评价。“那时候钱多实呀,这么多钱投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很多人都瘆得慌。”张玉山说。
老伴曾拿离婚吓唬他,儿子甚至要和他断绝关系……张玉山承认这些矛盾可能永远化解不了,只能不断安抚。“时间一长,加上子女先后结婚成家,也就淡化了”。
为什么放弃好日子不过,偏要义务看护烈士陵园?张玉山的回答很简单,爷爷是支前模范,讲了许多革命故事,他不忍心看到烈士墓地无人管。“还有就是我家当时比较富裕,有那个条件。”张玉山说。
1998年,拗不过他的老伴儿搬来与他同住,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他又拿出近万元卖房款和每年养鸡鸭鹅的收入,建起了陵园门脸儿和钢筋水泥院墙,并制作了牌匾和对联。
他还自己从山上拉来砂石,修了一条从道边到纪念碑前的砂石路,长达70多米。在4000多平方米的墓地山坡上,种植了2000余棵果树和杨树。“夏天陵园到处都是花,特别漂亮。”张玉山说。
张玉山的行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013年,宾县民政局对糖坊镇烈士陵园进行了重修,保留了当年的钢筋水泥院墙,砂石路上面铺上了水泥步道板,换上汉白玉墓碑,又迁进了20个烈士幕,还由张玉山看护。
护陵园:跟狼干了好几次仗
张玉山在陵园中清雪。
烈士陵园离镇上有两三里地,位于一片山坳里,之前没水没电没人烟,却常有野狼出没。坚守的苦想到了,却没想到还有险。提起这事,张玉山那两只满是皱纹的手就交叉在一起,不安地搓动着。
1988年的一天深夜,曾经被他赶跑过的一只野狼前来报复,蹿进他搭在纪念碑背面碑座上的窝棚。他抄起木棒向狼打去,并一直撵到外面,进进退退,搏斗了大半夜,直到天亮才把它赶走。
家人听说后,弄了辆车把他“绑”回了家。张玉山吓得一病不起,躺了半个多月,但他终究还是无法割舍对烈士的感情,病好后回到陵园,将窝棚架在了四根立柱上。
后来,张玉山在陵园角上建了个小砖房,如今已残破不堪。好在几年前通了电,告别了18年的煤油和蜡烛,但用水还得从镇里拉,只是不用化雪水和接雨水做饭了。条件好了,但他老伴儿却已患上风湿类疾病。
除了狼之外,让张玉山操心的还有那些来陵园放牧的村民。“成群的牛羊在这里随意踩踏,到处是粪便,成啥样子。”张玉山当然不会熟视无睹,但劝说往往无效,甚至还会讨来一顿打。
怎么办?当时他刚把酒坊关了,手里有点闲钱,就置办酒菜,请放牧人喝酒,一喝就是一年。一天,放牧人对他说:“张大哥,酒你不能再请了,今后我们不再来这放牧了,还会帮着你看陵园。”
寻亲人:即使要饭也要去找
义务守陵28年,张玉山并不感到孤独。一有空闲,他总会摸着烈士的墓碑聊上几句:“杨排长,你当年牺牲时多大啊?”“王连长,你的亲人们都在山东哪个地方啊?”……
除了每年祭扫烈士墓的人群,张玉山没见烈士的亲人来过。“最大的23岁,最小的16岁,他们的亲人肯定不知道他们长眠在这里,该多么想念他们啊。”张玉山说,为烈士寻亲,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翻县志,查档案,去黑龙江省军区七次,去沈阳军区一次……历经两年多,张玉山把这些烈士的材料找全了,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找到了3位黑龙江籍烈士的亲属。
因为有17名烈士的老家在山东,2009年张玉山孤身一人来到济南。他外穿自制的马甲,没什么文化的他请教师朋友写上“义务为烈士寻亲”几个大字,还有他的手机号。可惜,那次收获不大。
“今年7月份,我还要去山东帮烈士寻亲人。”张玉山说得斩钉截铁,老伴儿的病好转后就行动。虽然他现在只靠给人打更和捡破烂维持生计,但“即使要饭也要做成这件事”。
清理完墓碑积雪的张玉山多少有些悲壮,阳光打在他和在纪念碑的身上,在洁白的雪地映出一短一长两个身影。张玉山与其相偎相依走过28年,步履虽已有些蹒跚,但每次落脚仍分外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