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青海有一位64岁高龄的老电影人,他叫李华盛,江湖人称“老羊皮”。
央视网特稿(记者 苏龙)在青海有一位64岁高龄的老电影人,他叫李华盛,江湖人称“老羊皮”。他是一名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贫困、苦难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炽热的追求,从一个平弦演员到影视剧演员,李华盛最终成了一名影视剧导演。
从艺之路
他先后出演了电视剧《情系秀吉滩》、《魂洒可可西里》、《乡路》、《黄河向东走》、《眼睛的感叹》,还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心动岁月》、河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部落在废墟的那边》等中饰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部落在废墟的那边》还获得了“飞天奖”。
1946年,李华盛出生在青海西宁一户普通的人家。从小他就失去了双亲,由姐姐抚养成人。1960年,青海省平弦实验剧团成立时,他成了一名平弦剧的演员,演出了很多古装平弦戏,在全省都很受欢迎。无奈好景不长,1969年剧团解散,所有演员被分流。当时省里成立了青海京剧团,平时爱好武术的李华盛便进了京剧团,这一干就是十年!
李华盛告诉记者,刚去京剧团时,他普通话说得很不标准,经常会被别人嘲笑,可生性倔强的他硬是不服输,拜了当时非常有名气的齐树章先生为师,勤学苦练,终于用事实证明了自己。
1979年,青海省平弦实验剧团再次恢复,李华盛又被调了回去。1984年,李华盛在平弦剧《柜中缘》中因扮演丑角“淘气儿”深受观众喜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高占祥在观看了他的演出后大加赞赏,并与他合影留念。
提起演电影和电视剧,花甲之年的李华盛兴奋得像个十几岁的小孩子。
1985年在青海拍摄的电视剧《格萨尔》让李华盛第一次走进了影视天地。当时他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在剧中扮演了一个没有台词的新疆大臣。表演时间虽然只有一分钟,导演张中一却被他的投入表现所吸引,并赞许他:“形象不错,是个做演员的料!”之后,李华盛的心中萌发了走影视之路的念头。
198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要拍摄电影《宝宁寺香客》,曾经执导过电影《创业》的著名导演华克找到了李华盛,让他饰演一号反面角色——打进宝宁寺的国民党特务。这不仅是李华盛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在影视生涯中蹒跚迈出的第一步。紧接着,他在青海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孤堡》中,成功扮演了马伍连长的角色,该电视剧在青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走在西宁的街头,李华盛常常会听到热心的群众叫他:马伍!马伍!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出演了电视剧《情系秀吉滩》、《魂洒可可西里》、《乡路》、《黄河向东走》、《眼睛的感叹》,还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心动岁月》、河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部落在废墟的那边》等中饰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部落在废墟的那边》还获得了“飞天奖”。
一记耳光
李华盛正在筹拍一部反映青海湖湟鱼资源保护的电影《静静的青海湖》,这是一部院线电影,李华盛历时四年创作完成,仅剧本修改稿和脚本就有几百本。
李华盛给记者讲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他在《索南达杰》这部电影中饰演了盗猎分子头目的角色,里面他枪杀了为保护藏羚羊的索南达杰。在一次他去青海格尔木办事途中,火车上一个藏族年轻人喝了点酒一直盯着他看,不一会儿走到他跟前二话没说打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李华盛被打得莫名其妙,问年轻人干嘛打他,小伙子恶狠狠的说:“就是你杀了我们的索南达杰书记,就是你这个坏人!”听到这,李华盛赶忙解释,他只是演员不是真的坏人,小伙子才反应过来,一个劲儿的道歉。虽然白白挨了一记耳光,不过这也证明了他在这部戏的演技是成功的。
让李华盛一夜成名的电视剧是《无路可逃》,在这部剧中,他饰演了一个制贩枪支的黑道头目“老羊皮”。提起这部戏的拍摄过程,李华盛现在仍是津津乐道。为了真实地塑造“老羊皮”老奸巨滑的人物形象,他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入手,细心琢磨人物的角色定位,并深入到青海农村体验生活……
最终,他用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日臻成熟的演技,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老羊皮”的形象,赢得了亿万观众的掌声。他说:“要真正演好一个角色,需要演员用心去体会。”
金钱与梦想的抉择
在李华盛的感召和引领下,如今,他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本土影视剧的人才,他们中有公务员,有书画家,有打工者。“虽然没有大腕明星,我相信只要热爱,我们一定能拍出让观众喜欢的电影”李华盛说。
随着踏入影视圈的日子越长,他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与许多国内知名导演合作拍片,他的演技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有一次在敦煌拍片,摄制组15天支付给了他15万元,而且邀请他接下一部片子。而此时,青海电视台正在筹拍一部反映大美青海的电影,片酬只有800元,需要他来帮忙。思前想后,最终他推掉了外地影视公司的邀约。李华盛对记者说,如果只图钱的话,他早就发了,但他的心在青海,动力在青海,梦想在青海,他不得不回来。
在外面闯荡多年,他能回到青海扎根高原一直从事影视剧创作和一个棋友有很大的关系。当他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演员时认识了桑杰加,他们常常在一起下棋谈心,后来桑杰加成为了青海省政协主席,对他的影视事业十分的关注。正当李华盛在外地发展的风生水起之时,还是桑杰加把他苦心劝了回来。
青海不乏人才,但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等条件制约,许多有才华的人都纷纷转向了发达城市,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当时,青海急需像李华盛这样的专业演员,于是桑杰加多次劝他回来,扎根青海,以青海方言电影为突破口,带动青海电影事业的发展。回来以后,李华盛筹拍、参演了青海第一部方言电影《幻蝶》,几年间,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一部部有教育意义、喜闻乐见,被群众广泛赞誉的本土方言电影问世了。
2015年1月,李华盛正在筹拍继《可可西里》之后的又一部反映生态保护的电影《静静的青海湖》,此片中他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并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剧本,仅剧本的修改稿和脚本足有几百本。
曾经有人说青海人不会唱京剧,就为了这个原因李华盛刻苦练习京剧,在舞台上展现了青海人唱京剧的风采。同样,多年后影视圈内人都说青海人不会拍电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电影。李华盛为争这口气,他又拿出了所有的热情投入到影视创作中,为青海电影事业的发展奔波忙碌着。缺乏人才和资金,他就自己去筹,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身边的人参与到这份事业中来。如今,他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本土影视剧的人才,他们中有公务员,有书画家,有打工者。“虽然没有大腕明星,我相信只要热爱,我们一定能拍出让观众喜欢的电影”李华盛说。
面对嘲讽、坎坷、诱惑,李华盛从不动摇对电影事业的热诚,他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电影事业,他用一腔热血和激情感染教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把青海电影事业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