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4年1月3日“雪龙”号被密集浮冰所困。(新华社 记者张建松供图)
“雪龙”号最终脱险那一刻,冰面如闪电般瞬间崩裂而开。(新华社 记者张建松供图)
央视网特稿(记者 郭城)2014年1月2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成功将俄罗斯被困船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52名乘客援救至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但在3日撤离时却被密集浮冰所困。从伸手施救,到自救脱困,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随队记者张建松在南极与“雪龙”号合影。
作为随队记者的张建松,用她敏锐的镜头,将“雪龙”号救援与脱困的全过程一一记录了下来。听闻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在征集展品,张建松毫不犹豫地将她在极地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捐献了出来,包括此前未公开发表的珍贵资料。
张建松,她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赴南极采访以及抵达北极点采访的女记者,先后于2007——2008年参加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2010年参加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今年她再次作为随队记者,参加了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我参与‘雪龙’号科考,也见证了它历险和脱险的全过程。‘雪龙’号最终脱险那一刻,冰面如闪电般瞬间崩裂而开,那一刻令我终身难忘。受当地通讯条件限制,我当时发表的内容有限,这次将文件总量约200GB的资料捐赠给国家海洋博物馆,就是要把那些珍贵的史料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在天津科技大学举行张建松向国家海洋博物馆捐赠极地科考资料仪式后,她对央视网记者说。
捐赠仪式上,张建松将这批珍贵的影像、图文资料以及科考队员签名的“建松带你看南极”和“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息”两幅旗帜,也捐赠给国家海洋博物馆,作为该馆永久收藏。国家海洋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龙对记者说:“这次收藏张建松记者捐赠的图文资料,是海洋博物馆藏品中比较特别的一类。新闻素材也是历史的一种见证,这次的收藏将极大丰富馆藏种类。”
据了解,国家海洋博物馆是中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选址于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旅游区,是由国家海洋局、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博物馆。该馆的建设对于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开展海洋研究,完善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基础设施,促进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按照计划,项目将于2014年底完成桩基工程,2015年一季度主体开工建设,2016年底完成基本建设,2017年上半年实现开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