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新华网评: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新亮点

新闻频道新华网 2014年12月19日 16:2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次李克强总理访问中东欧国家,提出了较多举措,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和中东欧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以产能转型合作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支撑。同时,把人文交流合作再推新台阶,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突出亮点。

  一,明确将中东欧国家列入“一带一路”计划,并配套相应的政策来推进中东欧国家的参与度。这集中体现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上。此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尽管提到会纳入中东欧地区,但并不具体和明确,而是将焦点集中放在周边区域。这一次,中方明确强调,将充分利用中东欧地理位置优势,包括天然良港等,推动海路联运,建设中欧陆海快线。

  为实现这一点,中方作出了很多配套举措,包括中东欧国家可以动用“丝路基金”,继续利用好100亿美元专项贷款,并根据具体项目情况,提高贷款优惠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并适时扩大贷款规模。另外,充分利用希腊港口,推进匈塞铁路建设,争取两年内竣工,并筹备匈塞铁路延长线到马其顿,直接贯通到希腊港口,成为中欧海陆联运大通道。中方还可能积极寻求与欧盟合作,利用欧盟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安排,实现优势互补,互为利用。

  二,力推中国优质、优势产能和先进装备技术“走出去”,通过外向维度的走出去推进内部产业转型升级。以前我们是日用消费品生产大国,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一些优质和先进的装备制造业较具国际竞争力。尤其是高铁、电力、电信等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产能较高。而中东欧国家交通、信息等大项目建设需要添置工程机械或更新设备。

  双方合作不仅有助于消化国内富余产能,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检验,同时也帮助中东欧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从而实现双赢。尤其是高铁技术,中国积极推进“走出去”进程,如果成套技术能够在中东欧国家落地,则会极大推动中国品牌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可以直接推动就业和增长。过去一年,无论投资、并购,中国在中东欧落地了较多的项目,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举措80%得到落实,尤其是经贸和投资等方面,落实力度较大。中东欧国家获得了来自中国的投资,增加了就业,推动了经济发展,缓解了欧债危机对它们的冲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欧盟积极走出危机。

  三,金融合作力度增强。100亿专项贷款目前是对中东欧国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工具,从过去两年实施情况看,既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也显示出一些不足。比如除100亿专项贷款中优惠贷款部分外,商业贷款利率较高,导致项目直接融资成本较高。而优惠贷款因为需要接受国主权担保,导致在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难以落地,因为很多国家如果提供主权担保,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有可能超过3%,债务占GDP比重很有可能超过60%,违反欧盟的规定。因此,这些优惠贷款大多流向没有欧盟诸多规则限制的西巴尔干国家。

  因此,在新的贝尔格莱德纲要中,中方明确宣布了新的举措,提高贷款优惠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并适时扩大贷款规模。中方将设立30亿美元规模投资基金,以多种方式推动本地区国家股权投资。同时,中国将启动第二期10亿美元的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对中东欧投资项目。中方还欢迎中东欧国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探索设立人民币中东欧合作基金。这样可以给项目建设提供更多融资手段。金融合作这个盘子的规模又有所扩大,力度又有所增强。

  四,创新人文交流与合作模式,合作规模扩大。它不仅体现在中国和中东欧在科技、文化、卫生、青年、妇女、媒体等领域进入全方位合作与交流时代,而且创新了人文交流合作方式,建立了各种联合会,创新了机制平台建设,促进各领域合作齐头并进、百花齐放。比如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机构和旅游企业联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中东欧学者智库交流合作中心等都已经或即将在各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扩大教育交流,为双方合作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中方每年对中东欧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希望各方继续简化签证手续,便利人员往来。

  上述一系列举措夯实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基础,加深了双边的互相了解与互利共赢,符合各自的实际发展利益和需求,尤其得到中东欧国家人民的欢迎。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