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消失的号子——“老船长”讲述三峡航运20年变迁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4年12月15日 11:5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青滩、泄滩、崆岭滩,呦嘿,滩滩都是鬼门关……”暗礁林立、险滩密布的峡江两岸,雄浑的号子声曾长期在群山中回响。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以前,川江的航道中,不少江段还需要人力拉纤。”有着近40年航行经验的“老船长”冯功勇介绍,“尤其是在枯水季节,船只必须通过绞滩通行。”

  那时,船过川江,总要伴着拉纤的纤夫们高亢的号子声。江水奔腾,号声连绵。

  由于航道窄、弯、浅、险,川江航道同样事故多发。搁浅、触礁、翻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悲剧不时出现。“那时,过川江,就是过‘鬼门关’。”冯功勇说。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4年,三峡工程的动工兴建,为川江航运掀开了崭新一页。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办副主任郭涛介绍,三峡工程蓄水后,极大改善了川江的通航条件,库区干线航道尺度明显增大,重庆朝天门至湖北宜昌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3.5米-4.5米,航行船舶吨位从1000吨级提高到3000吨级-5000吨级。

  川江主要险滩淹没,“自古川江不夜航”的状况不复存在。

  “由于库区航道条件改善,船舶的载运能力和营运效率也显著提高。”长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张俊平介绍,初步统计,库区船舶单位千瓦拖带能力由成库前的1.5吨提高到4吨-7吨,船舶平均单位油耗则下降60%以上,单位运输成本显著降低。

  与此同时,川江的航运安全也得以更好保障。蓄水后,三峡库区年均事故件数下降高达72%。

  “现在船过川江,安全多了。”武汉南油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江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公司从事原油以及危化品运输,以往过川江时很谨慎,但还是难免发生一些事故;而自从三峡工程蓄水成库,基本上没有再出现等级事故。”

  江阔波平,三峡工程兴建以后,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工程建成前,乘坐邮轮来三峡旅游的游客数量只有15万人左右,现在已经增长到每年40万至46万人。”长江轮船海外旅游公司副总经理顾强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三峡旅游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紧邻大坝的“库首第一县”——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同样因三峡工程受益明显。

  “没修三峡工程时,秭归游客只有10万左右,今年则有望达到700万。”秭归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孔刚强告诉记者,“秭归将继续打‘三峡牌’,积极融入长江大三峡旅游长线,力争到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20年,三峡工程的兴建带来了沧桑巨变。”迎着江风,如今已是长江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运营部部长的“老船长”冯功勇感慨颇多,“因为三峡工程,长江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