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08年7月拍摄的西双版纳橄榄坝附近的澜沧江江面。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4880公里,其中中国内河2130公里,在西双版纳出境后称作湄公河,流经老、缅、泰、柬、越五国后汇入太平洋。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国。全长488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河流的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牵头,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沿岸6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其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6亿。其宗旨是加强次区域国家的经济联系,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GMS经济合作机制】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6个国家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是本区域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之一。亚行作为协调人和主要筹资方,主要负责为有关会议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GMS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最高级别会议是领导人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GMS合作的决策机构是部长级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高官会、工作组和专题论坛负责制定区域合作政策,确定优先合作项目。
二十年来,GMS机制成绩卓越,为促进次区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作出突出贡献。截至2010年底,次区域成员国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九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227个合作项目,投入资金约140亿美元。
2013年12月1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十九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区域投资框架合作项目规划,并签署了成立GMS铁路联盟备忘录。为推动次区域内铁路互联互通、促进铁路基础设施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制度安排。此外,会议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参与GMS合作
自2008年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以来,中国政府继续为GMS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并积极参与交通、电力、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卫生、旅游、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禁毒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历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
2002年11月3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出席会议并就加强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性等问题作了主旨发言。会议批准了《次区域发展未来十年战略框架》,并决定其后每三年在成员国轮流举办一次领导人会议。会后,有关国家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谅解备忘录、《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中方加入书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电力贸易协定》。
2005年7月4日至5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并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会议围绕“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广泛共识,确立了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指导原则,并发表了《昆明宣言》。与会六国领导人还签署了便利客货运输、动物疫病防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电力贸易等多项合作文件,批准了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框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等多项合作倡议。
2008年3月30日至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六国领导人围绕“加强联系性、提升竞争力”的主题,就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运输便利化,构建伙伴关系、促进经贸投资,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竞争力,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次区域合作与发展伙伴关系等六大方面的合作构想交换意见。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就加强次区域合作阐述中方倡议主张。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领导人宣言》,指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行动的方向,提出2008-201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行动计划。与会领导人还签署了《实施次区域跨国电力贸易路线图谅解备忘录》以及《经济走廊可持续与均衡发展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合作文件。
2011年12月19日至20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将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超越2012:建立新十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发展伙伴关系”。会议通过了内比都宣言,还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十年(2012-2022)战略框架》,为次区域未来十年合作发展确定了大方向,规划了新蓝图。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湄公河次区域
大湄公河次区域涉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次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次区域各国还拥有不少名胜古迹,包括中国的丽江古城,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老挝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近年来,次区域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