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接受央视网专访。
央视网特稿(记者 孙吟冰)2014年11月24日,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启动。
活动启动日上午,博客网创始人、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接受了央视网记者的专访,就网络强国等话题做了深入探讨。
央视网:习近平主席此前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而您此前提及网络强国时说:“我们只能叫做网络大国,并不能叫做网络强国”。在您看来,网络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发展网络强国,短板在哪里?
方兴东:网络强国基本的一点,就是你不能受制于人。我书里说到的是网络安全的问题,但是网络强国的概念比网络安全更大,随着发展,网络强国的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我觉得真正的网络强国,就是网络时代的强国,涉及到国家各个层面。从狭义来看,首先是我们自己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具备核心技术;其次,我们社会的基础设施,比如金融、能源、交通等方面,我们有能力防护好,保障它们的安全;第三,在国防方面,我们能守,也有还击的能力;第四,治理能力,国家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力,也就是网络强国的软实力。前三个,是发展网络强国的硬实力,我们可以通过特定努力,在5-10年内快速发展起来。但我们的短板主要在软实力,也就是治理能力、领导力上,对外表现为我们在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中国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内表现在网络治理方面,该怎样掌控大局。我国在这方面的挑战更大,任务更艰巨。
央视网: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没有国界的。从国家层面看,目前互联网上也有一些攻防斗争。政府在这个虚拟环境里,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方兴东: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政府在网络空间中的角色问题。搁在五年前、十年前,网络只是一项应用,政府真的不需要在其中插手做什么。但现在是个融合的时代,网络造成了很多现实中的不安全。甚至可以说,比起导弹战争,有时候通过互联网攻击效果更好。所以,政府在互联网上的作用必须加大,这是客观现实需要的。依我们判断,以后政府的作用还会越来越大。具体到每个国家,美国从各方面来说占据优势,它希望全球是一个统一的网络。但互联网真正要长远有序发展,必须考虑各国实际,回到联合国互联网框架中来,这是唯一出路。长久以来,美国撇开联合国,指望能一家主导制定规则,这一定是不行的。中国有责任帮助联合国,回到这个框架中来制定规则。
央视网:您的互联网实验室做过许多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但是现在的网民,尤其是国内网民已经习惯了“免费的午餐”。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下载免费的产品也让互联网充满吸引力。您怎么评价版权与免费之间的矛盾?
方兴东:这是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问题。其实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要和国家发展状况相匹配,任何国家都是从宽至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是鼓励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知识产权和税收一样,它不是越严越好。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创新,而不是保护财产。美国、包括欧洲的互联网为什么普遍发展,其实跟他们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产权保护往往利于大公司,过强的产权保护会固化大公司的利益,不利于新公司的产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小网站的创新,它们都是从大浪淘沙中留存下来的。在网络空间中,越分享、使用者越多、价值更大,这是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工业时代的知识产权不适用于互联网。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则是“许可在前,使用在后”,只有我许可的才能使用,在互联网,这个制度成本太高。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不能过度,一定不要单纯追求跟美国看齐。
央视网:现在在中国受欢迎的互联网产品,或多或少有模仿西方的痕迹,这一点也往往让人质疑中国互联网创新能力,对此您怎么看?
方兴东:在互联网发展中,从来没有一个公司是靠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起来的,不论是西方的网站或者是中国的BAT,都是在一个很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很多的价值实现和发展规律,和传统的、以知识产权保护起家的公司是非常不一样的,不用太强化这种版权的原教旨主义。虽然腾讯早期是模仿ICQ起家,但是它后来的一系列创新远远超越了ICQ。互联网上的许多协议,都是开放的,不受专利保护,如果最初不是一个开放状态,相信如今也没有这繁荣的互联网生态。我们看待BAT的创新,不能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创新,而应该看他们在用户体验、应用服务方面的创新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全球几亿个网站,不断创新融合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发展。对于中国这种后发国家,模仿学习是创新的一个必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丢人。原来网络媒体内容来源于传统媒体,现在传统媒体也向网络媒体靠拢,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才能保证一个有活力的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