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11月12日下午,长沙市召开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后,长沙市政府工作人员向公众推荐用手机二维码随时查询,方便办事。
央视网特稿(记者 曹晓波)利用网络载体,把“权力的老虎”扔进去,接受民众监督,湖南先行先试。
近年来,湖南先后打造了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湖南精神”征集提炼、“三问于民”等多个政府与网络融合的样本,湖南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重要制度模式之一。
“湖南2.0版的网上政府已日渐成型,正在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展示执政形象的重要途径。”在2014年第12期的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里,省委网宣办副主任贺弘联总结道。
网晒权力清单、账单
11月19日,央视网记者登录长沙市政府的官方网站,点击进入“长沙市人民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职权名称、行政相对人、职权依据清晰可见。市民通过专门的二维码,随时可看、可查、可监督。
7天前,《长沙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长沙市行政审批项目流程清单》出炉,使得长沙成为了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实质上就是‘革自己的命,拿自己开刀’,没有勇气不行,没有决心不行。” 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黄雄姿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把长沙打造成为行政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城市之一。
记者盘点发现,在这份权力清单中,长沙市市本级权力事项由9706项“瘦身”到3612项,精简幅度超六成;流程清单,则相应地从16个方面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进行了具体规范。
行政审批,是政府部门权力的直接体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先明确行政审批的边界。长沙网晒清单之举,强化了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7月份,湖南省直部门集中在一天时间内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并以各部门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形式的做法,在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看来,是湖南预算公开的新里程碑。
他说,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公布“三公”经费信息,是打造阳光、廉洁政府,满足百姓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第一步,下一步的关键是“三公”经费如何让百姓看得懂,便于监督。
网络问政制度化
与网晒清单不同的是,网络问政讲究互动,更能考验执政能力。湖南在探索从“网络问政”向“网络行政”的转变中,注重实践“为民解忧”。
在湖南省华容县,几乎每帖必应,上网比上访更快捷。
华容网的网上信访栏目,留下了许多上访信件。最新的一封信件出现在11月16日,网友举报“为什么梅田湖镇东伏村的村官是终身制?”第二天,梅田湖镇即作出答复,解释该村官的选举过程。
2008年以来,华容县收集、受理、解决网民诉求上千条,办理满意率达98%以上。
一位网友发帖反映:“饱受污染的护城港,留给我们苦涩的记忆。”很快,这位网民得到了一个叫“华网中心”的ID回复:“论证研究后,将启动全面整治。”网民集中反映的护城港污染问题通过调研,提交华容县委常委会议集体决策,投入资金1.6亿元对护城港进行科学整治。如今,护城港重回清澈。
“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的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网民关注,是网络时代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该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主任黄虎向央视网记者介绍。
2008年,华容县开始在网络舆情上发力。为全县80多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开通问政窗口,上线接受网民问政。网民可就关注的话题直接向上线单位开展咨询、建议和投诉,所有上线单位均设有固定的网络发言人,每天定时上线浏览网友留言。县委规定,各单位“网络发言人”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
该县为此成立了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是全额预算事业单位。中心主职高配副科级,现有8个事业编制,实行编制、人员、经费三优先,三倾斜。
此外,在湖南,郴州市、娄底市、长沙县、湘潭县、溆浦县等先后在网络问政上迈出了创新的步伐,日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打造不下班的“网上政府”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在2014华中首届政务高峰论坛上发言,打造不下班的“网上政府”。
湖南政务微博集群建设也初具规模,湖南政务微博厅粉丝超过53万,被人民网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省市级政务微博”,成为湖南网络问政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
省委网宣办建立完善了网民意见收集、研判、报送、交办和督办机制,全省各级各部门也建立了各自的网络问政和网民留言办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动、覆盖广泛的全省网络问政体系。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在2014华中首届政务高峰论坛上强调,伴随移动互联网愈演愈烈的时代之变,人往网上跑,人往网上聚,人往网上移民,按照人在哪里,党执政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人在哪里,政府服务的领域就要覆盖到哪里的原则,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打通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打开党群交心“最后一扇窗”,打造不下班的“网上政府”,是时所必须,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