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丁静)2014年10月1日,自然古村落旅游度假区——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正式营业,游客爆满。具体负责落实这个项目的古北口镇党委书记何丽娟成了村民们心目中的“英雄”。
人人都说乡镇干部不好当,“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尤其是拆迁问题,更有管不完的“官司”。何丽娟如何在古北口镇村民中树起这样的口碑?
百姓说她是自己人:拿村民的事当事
古北口镇地处密云东北部,司马台长城坐落境内,是密云近年来确定的旅游发展重点镇。
2010年,镇里个别村依托自然景观,搞起了民俗旅游,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村的农民还在经营着传统农业种植,产业单一,增收缓慢。
彼时,恰逢“古北水镇”旅游项目落地古北口镇。何丽娟抓住机会,提出建设“文化旅游特色镇”。积极配合投资方,推进司马台村整建制搬迁工作。
要想让祖祖辈辈生活在村里的人离开自己的家园,谈何容易?何丽娟组织成立了以镇村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15个工作组,不厌其烦地入户宣传政策,深入细致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拆迁建设这两年来,何书记到我家来调研的次数都数不清了。”司马台新村村民蔡瑞华说,“书记拿村民的事当事。新村建设期间常常盯在工地上,比我们自己都上心。就连村民想要一个碾子这样的小事,也尽心尽力为我们解决。”
嗓子哑了、嘴起泡了、眼睛充血了,何丽娟以实际行动感动了村民。全镇仅用20天就完成了502户、1131人、393套院落、4000多间房屋搬迁任务,50天完成了回迁工作。用干部们的话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2014年元旦“古北水镇”试营业。靠民俗接待,蔡瑞华两口子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而在2009年,这个村子的人均年收入只有9700元。
同事说她有真心:“摆桌上门”解民忧
万事开头难。建设之初,百姓和干部两眼一抹黑,对着一张“蓝图”心里都打鼓。
短时间内就取得大规模拆迁的胜利,同事们将大部分功劳归给书记这位“严上司”。“书记要求干部入户征集村民问题。我们往往是白天征集问题,晚上开会讨论解决办法,第二天一早再带着解决办法入户。”古北口镇办公室主任王春萍说,“就是因为工作做得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上访事件。”
何丽娟还开创了一个信访沟通机制——摆桌上门。每周五,无论多忙她都带着各部门负责人到村子里现场解决村民问题。
谁家少打了一口井,谁家想多盖个猪圈,谁家的厕所要改建……面对这些琐碎的事情何丽娟从不抱怨,认认真真解决,解决不了也坦坦荡荡给个回复。
“干部只要为百姓解决一点困难,他们就想加倍来回报,百姓真的很可爱。”何丽娟说。
上级说她能干事:从小事做起
“古北水镇”项目建成后,何丽娟又把目光放在了推动全镇其他村农民增收致富上。她引进紫海香堤香草艺术庄园项目。成立了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探索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接待、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的乡村酒店式民俗旅游运营模式。司马台民俗新村自2013年8月17日开始民俗旅游接待以来,共接待游客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5万元,民俗户户均收入7.7万元。
她还积极打造各村的特色“一村一品”。让自古就种植大葱的北台村发展“北台御葱”项目;让龙洋村家家户户建起了设施蔬菜大棚;让杨庄子村种冬枣;北甸子村种杂粮等。群众收入日渐增长,全镇的发展欣欣向荣。
谋篇布局、节节胜利。但密云县委组织部部长刘颖肯定何丽娟的评价却是:能干小事。
“有几次我有意识地问丽娟镇上一些情况和个别人的情况,谁知她对这些情况都非常清楚。”刘颖说,“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谙熟于心,决策才能下对药。基层干部,能干小事就能干大事。”
小事、大事,都是何丽娟在古北口镇工作近十年来一件件干出来的。记者问她干工作制胜的法宝,她说只有一条: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百姓感同身受,自然配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