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今天下午,央行一纸支持住房金融新政,把很多人从“放假”的气氛里,又拉回到“房价”的讨论里。央行此举意在给秋色浓重的楼市增加些暖意。但千万不要把它理解为“投资投机需求”重回春天。把近日多个房地产领域信号放于一处观察,可见新政释放了“有限鼓励买房”的信号。“鼓励”很重要,“有限”不可少。
一个重要判断是,在多城市之前已陆续放开限购后,央行适度放开限贷,将在二三四线城市形成更明确的“鼓励买房”态势。而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目前都未放开限购,所以央行房贷新政对北上广深的影响不大。
北上广深与其他城市的最大区别,是这四个超大城市的人口净流入仍很大,各城市均已每年几十万人计。而我国城镇化的不均衡态势,使得这几个城市的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如果贸然放开限购,难免引发购房需求大批涌入,房价会再次回到过快上涨的老路上。
楼市秋意之下,北上广深也拿出了一些“有限鼓励”动作。
比如北京同是在今天下午宣布调整普通住宅标准。这种调整本是相隔两三年必来一次的惯例性调整。但它发生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比较值得琢磨。调整后,更多的北京住房被划入“普通住宅”范围。这意味着它们的拥有者可以据此享受到央行的房贷新政,以及契税优惠。
这个优惠的幅度不小,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可少交十几万元——装修的钱给您省出来了。
反观二三四线城市,由于没有人口净流入的压力,目前既无限购,也得到更宽松的房贷政策,“鼓励购买”的信号更明显。然而这种“鼓励”仍然“有限”,仍只是瞄准“刚需+改善性”人群。“投资+投机”者的春天还在万里之外,或许很难再来。
很多人在说中央政府在“救市”。这个说法不尽准确。按照本届中央政府的调控理念,政府的责任并不在于把房价搞到多高或者多低,而是一步步搭建更加市场化的房价变动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是调控者眼中的首要目标。今天诸如央行调整房贷政策、北京调整普通住宅标准等新政,无不是在这个体系的大厦墙体上添一块砖。
更加市场化、更加可预期的房价变动,其特征,一是“灵活”,随着供需关系等变化而调整政策尺度;二是“分类”,不同城市采取不同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透明”,让调控目标和规则逐渐清晰,给大家一个做判断的依据,免得总是受某些不靠谱声音的忽悠。
显然,过去那种全国房价“齐涨齐落”的局面将很难再现。不同城市的供需关系不一、调控尺度不一、心理预期不一。再笼统地判断房价会涨还是会落,就太粗线条了。这正是多年来房地产调控所期望达成的局面。
总之,既看到新政的“鼓励”涵义,也看到“有限”这个前提,再看清楚你所在那个城市的具体“市情”,一个想买房或者想卖房的你,这个十一长假,才能过得更踏实些。
文| 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