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6日电题:一张尘封46年的老照片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记焦裕禄的好学生阿布列林·阿不力孜(上)
新华社记者蔡国栋
这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照片是本文主人公阿布列林·阿不力孜46年前与焦裕禄家人的合影。已经泛黄的照片背后,是阿布列林46年如一日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故事。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来新疆哈密作报告,阿布列林见到了当时一起合影的焦守云,还原了这张尘封几十年老照片的故事原委。
“兰考,一个想忘也忘不掉的地方”
1968年,当焦裕禄的名字响彻全国时,阿布列林还只是一名高中学生。对这个英雄人物充满好奇的他和其他5名同学一起坐着火车去河南兰考,他们想要看看,焦裕禄在兰考县都做了什么,为什么当地老百姓都如此崇敬他?
“在兰考,我看到了大片被改良的土地和郁郁葱葱的林带。”下了火车之后,阿布列林和同学边走边看,并凑够九元钱买了一只花篮。他们在焦裕禄墓前站成一排,用维吾尔语高唱《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
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焦裕禄的家,见到了他的老母亲、妻子和孩子。“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还蒸了红薯招待我们几个学生。”阿布列林说,最让他震撼的是焦裕禄家里用各种报纸糊成的墙,哪里像一个县委书记的家!当看到这一场景的时候,年仅17岁的阿布列林掉下了眼泪。
当看到身穿黑色衣服的老奶奶,迈着小碎步从门口踏出时,阿布列林主动上前搀扶。“她是我的奶奶,是我父亲的母亲。”焦裕禄的儿子解释道。听到这里,看到一家老小,阿布列林立在那里,久久不能释怀,眼角再次被泪水浸湿。
离开兰考前,阿布列林特地花了八角钱,请来照相馆的师傅为他们拍下一张合影,并留下地址,并付了四角钱,请师傅务必将照片寄到新疆哈密。
怀着满腔热血,阿布列林回到哈密。毕业后他带着那张照片,主动离开城市,到边远贫苦的农村接受锻炼。
“46年来,焦裕禄一直在我心中”
自此,下乡时他是优秀知识青年,在地区农机厂他是先进生产者。“在最辛苦、艰难的时候,我都会拿出1968年2月16日拍的那张照片。”阿布列林说,“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全身都充满力量,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1979年,阿布列林被调入哈密市检察院。“我当时只有高中文化,只能不分昼夜地学法律。”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他白天跟着老干部办案,晚上捧着书本学习法律知识和汉语。
阿布列林说,“同意批捕、同意起诉”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调查取证必须扎扎实实,必须对每一个当事人负责,把每件案子办成铁案。正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让阿布列林在哈密市检察院办案的批捕、起诉准确率都达到100%。
哈密地区巴里坤县是一个哈萨克自治县,为了办案便利,阿布列林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哈萨克族语言和文字。在政法系统工作的30多年里,阿布列林先后被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1984年1月12日,阿布列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年7月,59岁的阿布列林拿到了函授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成为当时那一届学员中年纪最大的本科生。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46年来,兰考一直是阿布列林最牵挂的地方。
“心里踏实,我是焦裕禄的学生”
在新一轮中央对口援疆工作中,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经河南省援疆指挥部联系协调,今年2月25日,哈密地委邀请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来哈密作焦裕禄精神专题报告会。
2月27日,阿布列林从当地报纸上看到,哈密地区在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邀请焦守云来哈密做报告。看到这个消息后,兴奋的阿布列林立刻拿着照片找到了哈密地委领导,表达了期盼见到焦守云的急切心情,“照片右下角第一个就是她呀!”
为帮助阿布列林实现这个心愿,河南援疆指挥部和哈密地委决定选派阿布列林等5人赴兰考考察。6月18日晚上,在河南开封,阿布列林终于见到了焦裕禄的女儿和儿子,并亲手把扫描放大的那张合影交给了他们。
那一刻,阿布列林46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此刻,阿布列林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于对工作和这片土地上父老乡亲的热爱。 因为学习焦裕禄,阿布列林用自己无声的力量,默默无闻地在西北边疆地区践行着自己心中一个朴素而有力的信念: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化,为人民群众做事了不起!
9月底的哈密,秋高气爽,东天山上的雪水,通过坎儿井,缓缓不断滋润着这块充满养分的绿洲。瞧,那边的哈密大枣红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