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孔华 张雷 倪杨 沈玮)8月16日至28日,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顺利举行。相比第一届青奥会,此次青奥会大胆创新,被国际奥委会官员形容为“中国模式”。举办地,中国南京,历史上的十朝都会,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大都市。这座城,这个夏天,欢笑,泪水,友谊,成长……
8月15日 主媒体新闻发布厅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先生来到新闻发布厅,在回答央视网记者的德语提问时,他说,“请运动员们享受比赛吧!”
是的,享受比赛!
在风景如画的玄武湖,在现代奔放的国际博览中心,在宏伟动感的江宁体育场,在人潮涌动的龙江体育场,在激情肆意的五台山……选手们收获了欢笑,收获了泪水,一起成长。
8月16日晚 南京奥体中心开幕式
3000发炮弹没能阻止瓢泼大雨。
雨中,有另一种豪情,开幕式顺利完满。
开幕式上,巴赫先生的自拍,引发了互联网追逐青奥的高潮:开幕式后第一个24小时,关于青奥会的微博转发量超过3500万条,其中大部分都和巴赫自拍有关,涉及4.5亿人。
文艺表演中,上演筑梦之塔、惊艳全球的塔沟武校火了。站在42米高空塔尖翻飞的两个14岁少年李涛、李永琦向习总书记发出邀请:“习大大,欢迎您来塔沟,我们会表演更精彩的武术。”
8月18日下午 青奥村
“比赛会紧张怎么办?” 一位摩尔多瓦运动员询问世界模范运动员王励勤,杨杨在一边做翻译。杨杨还安慰因为队友生病无法上场的中国小队员。本次青奥会请来世界模范运动员,让他们跟年青的运动员面对面,交流、分享比赛的经验与运动的乐趣。
学习和分享,是青奥会的特色。
204个国家,204种语言和文化,陆续在青奥村展现。运动员在这里编织挂件,体验异国他乡的文化,触摸中国的琴棋书画。
8月23日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一名拳击手正在教首次戴上拳击手套的小妹妹如何出拳。青奥会的体育启蒙活动让很多国内外的运动员和南京市民第一次接触他们之前从未了解的运动。
“运动也是一种教育,我们希望通过青奥会,让更多的青少年,尤其中国的青少年享受运动的快乐。”国际奥委会委员、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杨扬如是说。
8月24日下午16点 南京水上运动中心
一场暴雨,比赛延迟了半个小时。
女子皮划艇单桨比赛中,一位即将划到终点、正要冲刺的女选手突然“人仰马翻”,跌落水中,懊恼、悔恨、遗憾一齐涌上心头,她在水中用力拍打,大声哭喊。她只有十五六岁,她是未来之星,今天的泪水浇灌明日的辉煌。
8月25日 晚23点 江宁体育场
夺得男子手球冠军的斯洛文尼亚队队员将中国观众和志愿者高高抛起,感谢他们的热情和服务。获得铜牌的“男模队”瑞典队队员丝毫不吝啬他们的笑容,跟每一个上前的志愿者合影。 球员通道里,姑娘们跟志愿者惜别。合影、自拍、拥抱,即使双腿受伤,也要拄着拐棍上场领奖,也要在轮椅上绽放笑容。
8月26日傍晚 南京龙江体育馆
青奥会女子自由式摔跤60公斤级金牌赛中,中国选手裴星茹不敌挪威选手,获得银牌。颁奖仪式结束后,裴星茹流下伤心的泪水,“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吧!”裴星茹抹着泪水笑着回答。这场比赛前,另一名失利的国外女选手也留下了伤心的泪水。青春是伴随泪水的成长,只要敢拼,奥运梦想就在前方。
8月26日晚23时 主媒体中心
一名国外记者边唱边跳,跟他一起翩翩起舞的是“砳砳”;一个扎马尾的志愿者泪眼婆娑,即将离别,大家依依难舍。此次青奥会,2万名志愿者,用他们无私的奉献,青春的笑脸,书写了中国故事,擦亮了中国名片。
一名在仙林上大学的志愿者临时被抽调到江宁体育馆。已是晚上23点10分,只剩最后一班专车回城里;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他还需要倒夜班车(半个小时一班),当他回到学校,已是凌晨两三点。次日八点,他依旧回到奥体中心岗位。
“只要能坐到车就行了,这点苦不算什么。” 夜幕下,青春的痘印也是一种美。
8月27日凌晨2点17分 南京奥体中心
“Hit me like a ray of sun,Burning through my darkest night……”碧昂斯高亢的《Halo》声,从四面八方的音响传来。
“阿姨,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塔沟武校16岁的孙建中问。
从前一天晚上8:30分入场,孙建中和他的同学已经排练了近6个小时。
从3月8日到8月28日,172天的训练,只为了两场精彩的演出。不为人知的是,很多同学排练了5个多月的高跷节目,因为开幕式下雨,导演组为了同学们的安全,临时决定取消。他们晒得很黑,他们无怨无悔。
闭幕式压轴出场的孙建中十分骄傲和自豪:“这次,我们5个人吊威亚,从地面‘起飞’,高度大概在60米,代表青少年点亮未来。”
片段连接,注定这是个经典夏天;
点亮未来,明天的故事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