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援藏工程见闻:新生村的新生活

中国新闻新华网 2014年08月21日 14:3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拉萨8月21日电题:援藏工程见闻:新生村的新生活

  记者 雷敏

  一排排藏式民居沿河而建,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花园,格桑花儿迎风怒放,孩子追逐嬉戏,大人席地而坐,悠闲地享用酥油茶和点心……看到这幅画面,你很难想象这个藏族村落就是曾经被疾病和贫穷笼罩的“大骨节病”村。

  “以前住在山上,道路坑洼不平,房子漏雨,水质也不好,许多村民都得了大骨节病。”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金达镇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尼玛说,援藏干部来后,帮助全村搬到了山脚下,还引来了自来水。现在得病的人少多了,村子也改了名叫“新生村”。

  新生村原名桑森村,环绕寺庙依山而建。房屋由村民自行找来的石片建成,屋顶则用泥土处理然后用麦秸铺就而成。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饱受水质问题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困扰,村里 60%的群众不同程度地患有大骨节病,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生产劳动能力。当时村里最有钱的两户人家一年下来收入也不过几千块钱,普通家庭根本谈不上什么节余。

  2004年,正值林芝地区“人居工程建设年”,对口援建的福建省援藏干部们用了近一年时间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终村民们一致同意举家搬迁,离开那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搬到了尼洋河畔,318国道旁,并且改名“新生村”。

  在开阔的河谷地带,新生村平地建起了26套新房,总共投资300万元。其中援藏资金投资200万元,国家投资100万元。

  新生村的藏民们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工布江达县金达镇党委书记张斌告诉记者,近几年,在援藏干部的带动下,加上道路的便利,新生村许多村民干起了运输业,一半以上家庭购买了小轿车;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因为援藏干部的支持,养上了奶牛;还有几户正打算成立家庭旅馆,增加经济收入。在援藏资金的支持下,2014年,新生村成为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每户人家都分到了一头奶牛。

  现在的新生村,家家有了电视,有了最基本的家用电器。村民们的思想开放了,眼界变宽了。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也可以到银行贷款了,远离病魔的他们,过上祥和、安康的生活。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上,像新生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干部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与汉藏人民一起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