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品若幽兰香自远

——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

中国新闻央视网 2014年08月20日 15: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李笛 报道) 清晨5点半刚过,杭兰英从床上爬了起来。

  “今天外面下雨,你又准备去哪?”杭兰英的丈夫祝秋潮问道。

  “准备去金近小学去看看。”

  金近小学是崧厦镇上的一所小学,虽然学校属于镇上,但是杭兰英几乎每月都要抽时间去学校看看。“学校里有很多都是我们村里的孩子,我不放心。”杭兰英对记者说。

  杭兰英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从1986年开始,杭兰英一直担任村里的书记。如今,28年过去了,贫穷的乡村变成了“美丽乡村”的样板,原本经常发生村民闹事的村庄,如今成了“零上访”的明星村。

  在村里的年轻人眼里,杭兰英被称为“兰英妈妈”。兰英妈妈用她伟大的母爱,把祝温村变成了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如同杭兰英的汗水,洒在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上。

  一、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祝温村如同一颗明珠,静静地躺在浙江大地上。

  走进祝温村,看不见车水马龙,看不见连片的新农村楼房,看见的是连绵起伏的麦田,看到是整洁的民居,体会到的是宁静和幸福。

  看见记者进村采访,很多村民围上来,他们感到自豪。“以前不是这样的,我们村在整个绍兴市的名气都是很大的。”村民言语间,透露的是满满的自豪,“多亏我们村书记,没有她20多年为村辛苦工作,也不会有我们村里现在这番面貌。”

  不过,村民们的赞许,在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看来,并没有什么,或许这么多年来,杭兰英听到这样的赞许声太多了,或许杭兰英认为村民的赞许是一种鞭策,自己要做的就是扎实工作,回报村民。

  其实,杭兰英并不是祝温村人,他是外嫁过来的媳妇。年轻时,杭兰英在绍兴卫校读书。毕业后,在村里做了一名赤脚医生。

  那时候,在农村赤脚医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计划生育。除此之外,村民们只要有个大病小痛,杭兰英几乎随叫随到。也就是在做村医期间,杭兰英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的感情,为她以后开展村书记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杭兰英的丈夫是村里学校的校长,夫妇二人是当时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后来,在丈夫的支持下,杭兰英离开了心爱的村医岗位,成了一名村干部。1986年7月,她被选为当时祝马村党支部书记。

  那一夜,杭兰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村里没有钱,村民之间矛盾很多,宗族观念严重……这样的一个个难题该如何解决?

  经过数天的考虑之后,杭兰英准备上任后的第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调整村里的小组长。

  “小组长都年纪比较大了,工作上没有积极性,开展工作怕得罪人。”当杭兰英把这一想法告诉村里的新班子时,得到了新班子的极力拥护。

  “当时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换上来新的小组长年轻,工作上干劲足。”28年后的今天,当杭兰英向记者回忆当年的工作时,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的祝温村由祝马村、温泾村和后桑村合并而成。2006年合并后,杭兰英把在祝马村担任村支书时为村里积累下来的各种资源,全部并到“大村”里。但祝温村由于地处偏远滩涂,先天条件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想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村里的壮劳力只能选择外出寻求致富之路。

  “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激发起村民的创业热情,就要先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杭兰英有自己的规划,村里有那么多农田,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她和村干部们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全村13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了省级千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去年,晚稻平均亩产达850公斤。

  看到收成,村民们来劲了。水稻良种基地、猕猴桃基地、花卉基地……一个个农业合作社随后发展起来。许多村民在家中搞起了加工业,村民收入年年攀升。

  祝温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二、零上访村庄

  在上级政府的眼里,祝温村以前是个“麻烦村”。那时候,村民生活条件苦,民风强悍,喜欢给村班子挑刺,好上访。

  如何改变上级政府对祝温村的看法呢?

  如今看来,杭兰英有一套自己的治理方式,她不仅严格要求村干部,更严格要求自己。

  为了获得村民的信任,杭兰英告诫村干部,要多为村民想,要多帮村民难。

  有一年夏天,天降暴雨,村干部接到了村民的电话,因为雨下得急,村民的麦田排水涵洞被堵住了。

  杭兰英知道后,马上和村干部拿着竹竿,冒雨往稻田里赶。原来是稻田里的垃圾堵住了排水的涵洞。后来,在杭兰英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大家把附近的涵洞都清理了一遍,排水终于顺畅了。

  但是,一旁的村干部对此埋怨起来,村干部认为,稻田是村民的责任田,自家稻田的涵洞堵塞,并不用找村里,“大家应该守土有责,这种事情哪能找我们啊?!”

  但是,在杭兰英的眼里,这种埋怨就容易导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矛盾。她告诫村干部,在工作时,需要的是换位思考,别人肯定有困难,不然怎么会求助村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换位思考的理念影响越来越多的村干部。

  村里一干部家中有两亩农田,以前都是自己耕种。但是后来忙于村务,该位村干部对管理农田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决定把两亩地让村里的种粮大户种植,自己支付一定的费用。

  但是没过多久,村里闲言四起,认为村干部借手中的权利让种粮大户免费为自己种田。

  杭兰英听说后,马上找到了村干部:“你干脆把田承包给大户吧。不然大户帮你种田村民看见了,你付费用,大家都没有看见,怎么说得清?”

  虽然觉得委屈,但是觉得村民的闲话也有一定道理,当天晚上,村干部就与种粮大户签订了农田种植的租赁协议。

  在祝温村,还有严格的避嫌制度。早在1986年杭兰英刚上任的时候,就立下规矩,所有建设项目资金直接打进公账,项目建设时再按程序做账领取,所有村委班子成员及亲戚家属都不得插手本村的工程建设。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核实发现,28年来,祝温村的各种项目工程,总投入超过1780万,这些工程,不仅村干部没碰,包括村干部亲戚家属都没有承包承建和违规插手过。

  对此,杭兰英的理解很简单,避免有利益来往,村干部做事情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公平,这样对村民和村干部都好。

  苛刻要求下,20多年来,祝温村没有发生一件上访事件。如今,在上级政府的口耳相传中,祝温村成了“零上访”的明星村。

  因为无人上访,村干部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重点,村干部的队伍依旧很稳定,村委会主任王茂桃已经干了30年,妇女主任祝爱红也是在行政村未调整时就一直在位了,时间短的如朱彩娣、夏慧芬、王柏昌、胡树君也已经连任三届以上。

  三、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

  28年的漫长日子里,杭兰英早把祝温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村里的钱要花在老百姓身上,她自家的钱也花在了村子里。

  刚当村书记不就,村里要全面整治河道,急需资金,但村里的账户钱不够。杭兰英心想,河道是必须整治的,村里暂时拿不出钱,作为村支书理应带起头来。她一咬牙,从家里的积蓄中拿出2.5万元,作为整治河道的启动资金。

  2.5万元在当时的村里可不是小数目。看到书记带头捐了这么多,村干部和村民们很感动,纷纷慷慨解囊。你500元、我1000元,很快就筹集了9万余元。杭兰英远在宁波做建筑企业的弟弟也在姐姐的感召下,捐了5万元。

  当这个村支书,杭兰英收入实在不高,28年工资总共只有26万余元,可杭兰英不但分文没拿,还从家里的积蓄中,陆续拿出42万元,用于村里的建设和对村民的帮扶。在她的带动下,为村里发展捐款,也逐渐成为该村的一种好风气。如今,全村已有550人次累计捐款近400万元。

  杭兰英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从来不打马虎。在村干部眼里,她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村支书。

  2005年,村里为美化村容环境,准备对祝马沥、胡家沥两条河进行清淤。当时有人提出请外面的公司来做,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几天后,杭兰英和村干部拿来疏浚公司的报价,仔细一算,竟要三万元,她感到有点棘手。

  “当时就感觉整个工程除了泥浆泵需要购置,其他也没有什么难做的地方,如果我们买来一台泥浆泵,以后还可以经常用,能随时对河道进行清淤,这样的话我们也算一举多得。”杭兰英说。

  杭兰英的提议,得到了全体村领导班子的认可。村里花6000元钱买一台泥浆泵,由村委会主任王茂桃负责操作,其他村干部一道参与劳动。

  疏浚结束了,村民们看到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村里又添了设备,还节省下2万多元钱。

  建设祝温村粮食生产功能区时,正值夏季“秋老虎”肆虐。烈日下,杭兰英的身影每天都出现在施工现场,如雨而下的汗水浸湿了她的衬衫。

  就是在杭兰英的带领下,如今的祝温村硬化道路42800平方米、河道砌石3200米、种植绿化带36700米、建设公共休闲绿地6800平方米。同时,村里还建起了保障村民生活的医疗服务中心、幼儿园,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的健身活动场所、老年活动中心,记录文化历史、陶冶情操的图书室、创业文化陈列室、文化礼堂、人和乡风文化长廊……

  当祝温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杭兰英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的背不再像过去那么挺拔,白头发悄悄钻了出来,皱纹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眼角和额头。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丈夫经常问她,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

  杭兰英告诉记者,在寻找接班人,让祝温村的好作风要一直延续下去。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