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康巴汉子斯那定珠:藏区深山里的追梦人

中国新闻中国新闻网 2014年08月19日 15: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新社迪庆8月18日电 题:康巴汉子斯那定珠:藏区深山里的“追梦人”

  作者 李晓琳

  近日,记者驱车从云南省迪庆州县城香格里拉出发,经过2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到达了香格里拉第二个国家公园——巴拉格宗国家公园。此时,巴拉格宗的开发者斯那定珠已身着藏装、手捧哈达,站在景区门外迎接。

  50岁的斯那定珠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在迪庆藏区广为流传。如今的斯那定珠是巴拉村人的英雄。然而,37年前这个“离家出走”的“坏孩子”,谁也想不到成为改变巴拉村命运的人。

  1964年5月,斯那定珠出生于香格里拉县巴拉村。村里没公路、没电、没商店。与外界唯一的通道是一条从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人马驿道,冬春两季就会遭遇大雪封山。

  11岁,斯那定珠跟随父亲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县城香格里拉,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有车、有电、有餐馆。”那一刻,他之前所认识的世界被推翻了,也在那时他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后来属于巴拉村的“梦想”。

  “我要赚钱,在家乡修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两年后,13岁的斯那定珠带着父亲四处筹来的35元人民币和自己挖到的水晶石,义无反顾的走出了大山。

  “当过伐木工人,卖过水晶石、虫草、磁带、胶鞋等等。”斯那定珠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对于独自在外闯荡的20年,斯那定珠只是轻描淡写几句话,其中的艰辛却不愿多提。凭借超前的眼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斯那定珠的生意越做越大,存款高达数千万元。

  1999年,斯那定珠回到迪庆,决定用所有积蓄修建一条到达巴拉村的公路。同时,结合家乡的资源优势,创建巴拉格宗公园,以旅游来带动家乡人民发展致富。然而,他没想到,这个选择比当初创业还要艰辛。在最困难的时期,斯那定珠变卖了经营多年的餐馆、五金店以及房子、车子,跑遍了香格里拉的银行和信贷公司,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

  回想从前,斯那定珠情绪十分激动,“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就是要坚持。”

  在发小扎西眼里,斯那定珠是个倔强不听劝的大哥。“我小时候觉得他不懂事,做事总是打破规律”。扎西说,当初他与村里其他人一样并不看好斯那定珠,认为他是痴人说梦,没想到,斯那定珠凭借一股子牛劲儿,带领村民们过上了现代文明的生活。

  2008年1月1日,巴拉村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公路通了,高压电通了,电话通了,这些巴拉村的梦想在斯那定珠的带领下实现了。有了这些条件,斯那定珠还把村民带到景区打工,甚至部分有“生意头脑”的村民也在景区承包起工程,开始自己的创业致富路。

  “我高兴啊,心里舒坦啊。”斯那定珠有些得意。他告诉记者,当村里通上电以后,乡亲们切身感受到现代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才理解了他。

  如今,巴拉村旧址已经成为巴拉格宗国家公园的景点之一。为了保护巴拉格宗的生态环境,原巴拉村14户村民在斯那定珠帮扶下,相继搬到了峡谷的缓坡地带,形成了那浪村和水庄村两个藏民新村。斯那定珠还定期支付给村民供景区使用旧房的租金。

  谈起景区未来规划,斯那定珠慷慨激昂。但提起家人,斯那定珠却沉默了。斯那定珠的妻子杨晓燕时常开玩笑,“在斯那定珠心里,公司第一、儿子第二、妻子第三。”杨晓燕说,她与丈夫见面的机会非常少。

  记者到访时,恰逢斯那定珠与妻子相聚,但依然短暂。每次杨晓燕要返回县城工作,斯那定珠到景区门口送别时,看着妻子乘坐的车消失在那条不平凡的公路上,斯那定珠眼眶湿润了。“我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但我很幸运,他们始终支持我的梦想。”

  “那你觉得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吗?”

  “嗯,实现了。”(完)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