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07年1月1日,全国第四批援藏干部“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许晓珠回家乡广东省佛山市做事迹报告会。时任佛山市对外经贸局副局长的黄伟平坐在下面的听众席上,深深地被许晓珠的事迹所感动,西藏情开始在他心里萌生并迅速升温。
改变命运的决定
2007年4月,佛山市组织部开始选派第五批援藏干部,黄伟平马上报了名。谈起这一“冲动”之举,他解释说,“我觉得许晓珠这位老乡是全国援藏干部的楷模,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要为佛山人争脸。更主要的是,通过他我知道了西藏需要我们。”
2007年7月10日,黄伟平第一次踏上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还没有来得及欣赏西藏的美丽景色,他就被上级部门分派到林芝地区察隅农场担任党委书记。
在赴任路上,他遇到了泥石流,“当时泥石流来得很急很快,在波密路段,很危险。”回忆起当时路途的艰险,黄伟平仍记忆犹新。
黄伟平 摄影:王永琳
察隅农场:三年获重生
在祖国西南边陲,人称“雪域江南”的察隅河谷,有一片美丽的土地。从林芝往东南,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德姆拉雪山,行程600多公里,距离中印实际控制线仅18公里。这就是黄伟平要去赴任的察隅农场。
令他没想到的是,出林芝机场竟然要坐整整两天的越野车才能到达察隅农场。7月14日,在他38岁生日的这一天,他和另一位同事到达农场。当时农场场长平措率职工敲锣打鼓到十多公里外迎接客人,这令人动容,因为当地百姓把改变农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他—这位援藏干部身上。
谈起当地百姓为什么如此欢迎他,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过去的察隅农场是当地著名的“硬骨头”,历史遗留问题多,历史负债1400多万元。职工发不出工资,干群关系紧张。全场年收入不足10万元。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水渠年久失修;电信中断,没有互联网,报纸最快要一个月才到;房屋缺乏维修。场部在山上,没有自来水,洗澡要开车花半个小时到山下的镇招待所。
针对如此困难的境况,上级组织考虑派一名党委书记进驻农场,性格倔强的平措对派驻党委书记一事时向组织请求派一名援藏干部。
在进藏的当天下午,黄伟平尚未度过高原反应,就开始了调研。他和同事走遍了农场的5个连队,初步摸清了情况。为了解决首要的资金问题,黄伟平拿着规划方案反复奔走于林芝与农场之间,有一次回程途中遭遇泥石流和雪崩,600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5天。
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黄伟平先后拜访了广东海外联谊会、广东省工商联、广东省和深圳市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走访了粤港澳地区100多名企业家,增进发达地区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农场的了解,先后募集到资金300余万元。他将筹集的第一笔资金用来改造饭堂,新建厕所、冲凉房、解决饮用水等,在林芝八一镇设立办事处,在深圳设立工作站,加强对外沟通。新建1200多平米的大型晒谷场,添置了一批农用机械。
“必须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首先就要着力解决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问题。”黄伟平说。黄伟平十分重视她孤儿李颖的学习生活,资助她一万多元的生活学习费,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帮助她,资助她上高中、升大学。如今,黄伟平依然每年资助李颖3000元的生活费。在察隅农场期间,黄伟平先后捐助了32名困难职工子女。
在业余文化生活方面,援藏工作组不断充实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组建农场“香巴拉”艺术团,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活动,既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也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香巴拉”艺术团在2008年4月30日成功举办了迎奥运倒计时100天“心系北京,祝福奥运”的主题活动。
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极大地惠及了干部职工,夯实了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输血”和“造血”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农场长期以来电信、电视、互联网不畅通、饮用水困难等难题,解决了全场496名职工及家属的切实利益,极大地改善了干部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来,曾经的“欠债大户”察隅农场集体收入每年递增10万元,并于2008年被评为林芝的“先进单位”。
70多岁的农场职工拉西老人这样评价他:“黄伟平是共产党派来的援藏干部,他是藏族百姓心中的好官!”
黄伟平(右二)与茶厂职工聊天 摄影:邓中华
易贡茶场:三年大变样
出林芝,沿易贡藏布江向东南行进160多公里,途中翻越雪山群、堰塞湖,5个多小时后才能赶到有“世界海拔最高茶场”之称的易贡茶场。这里就是黄伟平第二个任期的新“驻点”。
2010年7月13日,第二个援藏任期开始。易贡茶场作为困难极多,矛盾突出的特困企业,被新增为2010年广东省对口援藏单位,黄伟平作为广东省15年来首位留任的援藏干部,他和另一位同事周喜佳组成援藏工作组进驻茶场,面对一切都很陌生的工作环境,从察隅农场赶赴到易贡茶场担任党委书记的黄伟平,来不及休息,带着长途奔波的疲劳,便开始走访茶场职工家庭。
到达易贡茶场后,他首先动手解决的是饮水问题。“这里的职工长年喝着山上流下来的山水,很不卫生,人长期饮用会带来很多疾病。广东援藏工作组筹集了20多万元资金,实施‘饮水保障工程’,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通过加深、加宽电站蓄水池,沉淀泥沙,新建过滤网,拦截断肢、沙石、减轻清淤工作强度,按照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为茶叶加工厂建冲凉房,解决生产、生活亟需的问题。同时,购置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藏式特色的帐篷,为茶场增加新的创收渠道。”黄伟平对记者说。
针对长期受泥石流灾害威胁的茶叶一队89户整体搬迁工作推进乏力的现状,工作组及时专题报告,争取上级支持。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佛山市委、市政府,广东援藏队领队李雅林等各级领导的大力帮助下,89户整体搬迁工程已接近尾声,村民住上了新房子。
在茶叶一队新村,易贡茶场退休职工拉珍说,“黄书记没来之前,我们一个月只有50块钱的工资,而且还不是每月都能按时发到手里。黄书记来了之后,我每个月能拿到14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丈夫每月能拿到1800多元。我们家是整个搬迁工程中第一户入驻新房子的,现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与过去人畜共居的旧房子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黄书记是好样的!”
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外,黄伟平组织文化基础差的职工每逢周一、三、五上夜校,每周五在文化广场跳“锅庄”,成立雪域茶谷艺术团。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7月20日,由上海嘉祺金属材料公司和名储实业公司联合捐赠的价值20万元的大型LED显示屏在“雪域茶谷文化广场”落成并投入使用。
“茶场向职工收鲜叶,从过去的每斤15元、20元、25元、50元不等的价格,提升到现在的150元。通过采取新品种、新设备、新包装、新营销、新做法等方法,黄书记邀请了一些专家来茶场进行考察。现在,茶场注册了‘雪域茶谷’商标,产品远销日本等国家,经过改良过的有机茶叶“雪域极峰”最高价钱可以卖到8000元一斤。”易贡茶场援藏干部林永望告诉记者。
如今,通过一年多来的艰苦努力,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改变易贡茶场的经营状况,职工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职工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在易贡茶场的餐厅里 ,记者见到了黄伟平的女儿小雅,刚刚放假的她利用暑期和母亲从深圳赶过来看望父亲。女儿小雅说,她和母亲开始不理解父亲,而现在,她们都很佩服父亲。
黄伟平当初援藏的时候,小雅刚刚小学毕业,如今女儿马上要读高二了。“等我援藏回去,她该要上大学了。”对于没能陪伴女儿度过少年时光,黄伟平一直心存愧疚,他的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师,每天不但要在学校教书育人,晚上回家后还要承担起辅导女儿、赡养老人的义务。但“这里更需要我,这是我应尽的责任。”黄伟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