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今天正好是我们进藏四周年的纪念日。早上想起初入西藏的场景,依然有些心绪难平。总觉得应该写点东西,记录一下我们中央和国家机关第六批援藏干部这四年来对西藏的情感。于是,提笔写了一首小诗。” 提起西藏,车明凤难掩心中的兴奋。
履行诺言 支援西藏
1986年,车明凤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后,长期从事中药、民族药监管工作。1998年和2004年,为了对藏医药的生产、临床使用和科研等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和调研,曾两次进入西藏。2004年8月,在第二次离开西藏的前夕,车明凤面对着西藏的大美山水、质朴人情许下了一份诺言:“等孩子考上了大学,有机会我一定要来支援西藏。”
谁知这机会一等就是6年……2010年在得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选拔援藏干部的当天,车明凤便兑现了当年的诺言,主动报名加入援藏队伍。
援藏工作者车明凤 摄影:宋忻忆
全心融入 勇挑重担
进藏初期,车明凤不仅高原反应很严重,还患上了光敏性皮炎。八个月的时间里,车明凤的心脏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均出现了轻度反流现象,还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作为一名女援藏干部,组织上多次劝说她回京。车明凤却总是说:“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我还怎么支援西藏建设!”在努力适应西藏生活的同时,她把全部的精神投入到了自己的业务领域。“我是来添彩的,不是来添乱的。”车明凤总是这么告诉自己。
援藏期间,车明凤分管自治区食品药品稽查局、藏药审评认证中心、药品注册处、国家局藏药质量标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等工作。长期从事民族医药政策研究工作的她,十分重视藏药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因为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组织编撰《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第一、二册)的过程中,车明凤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不少藏医药专家提出,藏药材标准的编撰应遵从传统,不能只收载主流的上品药材,非主流的中品、下品药材也应一并收载,这样才能确保临床上不会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但“药材标准的建立必须以科研工作为依据”,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她,积极与专家进行沟通,认真分析专家的意见,最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在每一册藏药材质量标准中增加一个附录,即按照藏医传统把每一种药材的上品、中品、下品之原植物品种详细列出,并在藏药质量标准执行文件中进一步明确:①藏药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藏药材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得使用替代药材投料;②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在药材主流品种紧缺时,经批准可以使用非主流品种替代投料;③藏医在具体临床实践中,遵循传统既可使用上品药材,也可使用中品或下品药材。
与此同时,车明凤还组织全区藏医药专家起草了《藏药功能主治翻译原则》,并对国家标准收载的136个藏药材、215个藏成药的功效进行了详细考证,提出了修订完善国家标准的具体建议。
加强宣传 创新机制
车明凤认为,在少数民族医药中,藏医药是发展最为完善、最具系统性的。区别于有些少数民族专科特色的经验医学水平,藏医药具有一套完整的医药学理论体系,极具发展潜力。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藏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已将藏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但其发展速度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车明凤认为还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大对藏医药健康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尤其要逐步纠正人们对传统藏药安全性方面的一些错误认知。有不少人对藏药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认为藏药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车明凤解释道:藏药中确实有一味特别名贵的药叫做“佐太”,它是通过对剧毒水银进行特殊炮制加工而得的。“佐”意为炼制,“太”指灰、粉末,“佐太”即煅烧成灰之物。历代藏医均把“佐太”作为增加疗效的点睛之药来用,被雪域人民视为藏药中的至宝,被称为“众药之王”。但现在由于“佐太”炼制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它的使用已不像过去那么广泛了,主要用在“七十二味珍珠丸”等几个传统名贵藏成药中。由于“佐太”是以水银为主要原料炼制而成的,含有大量汞元素,因此,就有一些人认为藏药不安全。但经科学研究已证实:按规范炼制的“佐太”并不含游离汞成分,剧毒的水银即游离汞经过复杂的洗练煅烧炮制后,已经全部转化成了汞化合物。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佐太”,委托内地权威机构做过动物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明显毒性。为确保安全性,车明凤在主持制定“佐太”质量标准时,专门提出要严格规定:“不得检出游离汞成分”。在她的积极推动下,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3年7月颁布了“佐太”试行标准,结束了“佐太”只有藏文炮制规范,没有法定质量标准的历史。
在车明凤看来,纠正人们对藏药安全性的一些错误认知,不仅关系到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藏医药更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大对藏医药健康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对促进藏医药产业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