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对口援藏20周年:奏响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号角

中国新闻西藏日报 2014年08月15日 11: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西藏神水矿泉水公司自产品投入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该产品曾多次荣获世界、国家级大奖,成为首届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西藏自治区质量信用AAA级企业、西藏自治区科技转型企业。这是该公司矿泉水生产线。(资料图片)记者格桑吉美 摄

  风雨兼程谋发展,躬耕雪域暖人间。

  20年来,数以万计的援藏干部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描绘出一幅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西藏必须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物质基础。作为对口援藏“重头戏”的经济援藏,各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投资补充、产业引导、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赢得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输血”+“造血”:

  推动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西藏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起点低,现代化进程与内地省市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战略决策,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谈及20年来的发展变化,自治区对口援藏建设项目协调办公室主任曹宗杰评析说,对口援藏,特别是经济援藏,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资金、项目安排上突出向基层倾斜,逐步形成了“互动协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动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在对口援藏工作中,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和中粮公司齐聚雅砻河谷,共助藏南发展。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经济援藏上下苦功夫,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市场交流和经贸合作,为山南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借助经济援藏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西藏资源,由此带动西藏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

  20年来,面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全国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引导经济援藏纵向深入发展,制定出台了既满足当前需要又符合未来发展的政策,采取实施了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各具特色的措施,逐步从单一“输血”向“输血”、“造血”并重转变,逐步从单向援助向双向共赢发展。

  自治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何纲指出:“输血”、“造血”并重,是推动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导,是推动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第六批对口支援阿里的工作中,河北省援助札达县突出唱好“古格”戏、打好“土林”牌、努力实施“旅游兴县、开放富民”的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阿里实际、札达县情”的发展路子;陕西省坚持政府主导和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广农牧新技术、引进西凤酒工艺生产加工青稞酒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国家电网结合当地实际,投资兴建风干牛肉厂、羊绒加工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据自治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西藏的生产总值实现807.67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和西部十二个省区市中均排第三位;自2009年开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400亿、500亿、600亿、700亿和800亿元的台阶,持续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连续五年实现百亿级的稳固增长。

  每一次数字递增的背后,都有经济援藏的贡献。20年来,“输血”、“造血”双驱动,推动西藏经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

  对于经济援藏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群众感受最深,也最具有发言权。

  那曲地区双湖县措折强玛乡牧民扎西告诉记者:“现如今,住房宽敞了,道路修通了,生活富裕了,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援藏干部们啊!”

  扎西祖祖辈辈生活的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高寒缺氧、交通闭塞、环境恶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多年来,在中石油的大力援助下,该县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有“人类生命极限试验场”之称的双湖县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特殊的发展环境,为经济援藏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广大援藏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履职尽责、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身心投入到对口援藏伟大事业中来,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王永学告诉记者:“援藏工作不能打折扣、讲价钱、摆困难,要讲大局、讲党性、讲原则,全心全意为西藏各族群众服务!”

  资金+项目:

  全面掀起规模空前的建设热潮

  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源源不断进入雪域高原,西藏全面掀起规模空前的建设热潮。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总金额高达48.6亿元的“62项工程”等项目,渐次在全区各地开工建设,雪域高原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这场规模空前的建设热潮,把潜在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西藏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同时也让各族群众尝到了对口援藏的“甜头”。

  “对口援藏改变了‘靠天种地、望天养畜’生产方式,特别是援建的农业水利工程,为我们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拉萨市林周县强嘎乡连布村种粮科技能手洛桑央培说。

  然而,作为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份,交通依旧是制约西藏发展的“瓶颈”。“小马拉大车”,以青藏、川藏公路为主的运输通道,显然无法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2001年6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对口援藏揭开了历史新篇章。其中,青藏铁路作为117个重点项目确定了下来,投资高达120亿元。

  经过广大铁路建设者的不懈努力,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行。

  现如今,公路、铁路纵贯雪域高原,航空运输联通五湖四海,“天上西藏”不再遥远。

  拉萨火车站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周美琴对此深有感触:“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行,改写了西藏交通运输史。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各族群众,为西藏的发展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项目为龙头、以工程为抓手,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是经济援藏的一大特色。

  2001年8月19日,年楚河畔欢声笑语,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满拉水利枢纽工程交接仪式正在举行,标志着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62项工程”全面竣工。

  “满拉”的投入使用,对控制年楚河流域的水旱灾害、稳定日喀则地区粮食生产、缓解当地用电压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满拉”只是雪域高原大规模能源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20年来,大大小小的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雪域高原“扎根落户”,彻底改变了西藏能源行业的发展历史。

  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目前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

  旁多水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次仁曲杰说:“随着一个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投产运行,我区能源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20年沧桑巨变,20年跨越发展。

  从乡间公路的贯通到水利枢纽工程的投入使用,从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到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落成,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次突破和跨越都凝聚着广大援藏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硬件+软件:

  开创民生事业历史新篇章

  20年来,全国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援藏惠及各族群众,不断开创我区民生事业历史新篇章。

  2012年10月,总投资2.54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7.7万平方米的位于那曲县城的浙江小区一期主体工程圆满竣工,拿到钥匙的牧民群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向援藏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政府扶一点、群众筹一点、银行贷一点、援藏帮一点”,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区民生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伴随着安居工程及其配套的“八到农家”工程的实施,一批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的生态型村庄出现在雪域高原上,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20年来,全国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硬件、软件“两手抓”,大规模、全方位开展民生建设工作,彻底改变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安居是民生之愿,就业是民生之本。全国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纷纷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就业难题。

  近年来,广东、福建、吉林、黑龙江、天津等省市在总结以往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深入开发挖掘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引资,通过培育当地企业等方式,不断扩大受援地的就业规模,进而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任务。

  林芝地区林芝县公众村党支部书记扎巴说:“援藏干部不仅为我们修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支持我们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为转移农村副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国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除了直接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外,还结合农牧区实际情况,大力培养思想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积极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培训。

  对口援藏以来,山东依托农业大省的优势,帮助对口支援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规模培训农业技术骨干,让当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悉,自1998年在白朗县试种大棚蔬菜成功以来,山东援藏干部引导当地群众走上了一条“蔬菜致富路”。截至目前,该县蔬菜产业拥有1个示范园、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大棚总数达到5300余座,优质果蔬品种增加到116种,年产量5360万斤,总收入达8040多万元,仅蔬菜种植一项,就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

  经济援藏为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农牧民群众的人均收入也随之逐年升高。

  据自治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西藏农牧民群众人均纯收入实现增长15%,达到6578元,创造了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历史纪录。这一切,均与经济援藏密不可分。

  援藏工作想到了群众心里头,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受到了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困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有效解决。

  第六批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通过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楼项目建设、捐赠价值900万元超导核磁共振仪等,大力提升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的医疗诊治水平,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就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现如今,在广阔的农牧区,医疗设施设备得到有效补充,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医护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变为现实。

  在经济援藏的直接带动下,我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我区的民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长期以来,北京援藏工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仅在“十二五”期间,就安排财政资金12.1亿元,投入拉萨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农村基层设施、道路交通、社会管理创新、安居工程、生态文明、农牧民增收等73个援藏项目。

  对口援藏的实践充分证明,经济援藏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第七批对口援藏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援藏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刘风华)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