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中瑞对话2014:山地经济 绿色发展(下)

中国新闻贵阳日报 2014年07月11日 16:0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3“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现场。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4“中瑞自由贸易前景展望”现场。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4“中瑞自由贸易前景展望”现场。

  瑞士是欧洲的后花园,是欧洲理想的健康养生首选之地。贵州有与瑞士相似的山地生态环境,瑞士成功发展和营销特色医药、健康产业以及山地农业的先进经验,值得贵州学习和借鉴。

  在昨日召开的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论坛上,参会嘉宾们针对瑞士与贵州合作领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论坛上,嘉宾普遍认为瑞士先进生态发展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贵州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而贵州与瑞士相似的环境和发展思路,更为两者提供合作的巨大空间。

  先进经验引导绿色发展

  先进经验引导绿色发展

  “一切事情发展都在于思路的选择。贵州这个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地方,如何将生态环境与发展结合起来?瑞士的生态发展经验,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论坛开始,作为首位发言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抛出“学习瑞士,贵州大有可为”的论点。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早期,瑞士也曾经历过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阵痛。然而,通过法律与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瑞士不仅赢得了花园之国的美誉,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型和高效成为瑞士产业发展的主导。而强大的金融能力,也成为我们实现绿色发展的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购买力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和技术的发展。”瑞士环球足迹网络首席执行官苏珊·伯兹说。

  贵州拥有与瑞士相似的环境基础,瑞士的绿色发展之路,值得贵州借鉴。

  “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还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那就必须要学会在不再过度地利用资源的情况下,生产人类需要的资源。就比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GDP,要不断地减少生产中的碳足迹、能源足迹等等。”瑞士环保署署长布鲁诺·奥伯勒指出,技术创新、社会创新、生活方式创新和融资渠道创新,都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瑞士每年都会投入50-100亿瑞士法郎来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而这笔资金仅仅靠政府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就要动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建立起严格的监管体系,而这个监管体系能够保证设施建设有序健康进行。”布鲁诺·奥伯勒说。

  “瑞士致力于在国际上深化并贯彻一个国际环境系统,其中包括气候、生物多样性、化学品以及保护水、森林等各领域的多项协议。”对照贵州,魏建国也表示,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中国需要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与此同时也要学习国外新能源和先进环保技术,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清洁能源市场化。而瑞士在精密仪器制造产业,与环境更为密切的医药保健和养生产业、以人为本的精细化旅游业、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的成就,都将成为贵州提供学习和借鉴的基础。

  自贸协定搭建合作桥梁

  今年7月1日,《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值得一提的是,中瑞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对外缔接的自贸协定中首个单独设定环境章节的自贸协定,这个章节中,中瑞双方均认识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了环境问题上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并一致决定通过专业知识交流,通过能力建设和培训,通过研讨会方式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商务部欧洲司经济商务参赞翟谦说。

  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贵州必须牢牢抓住。“贵州为什么要打造‘东方瑞士’。这不仅是政府策略和自然禀赋使然,更发挥瑞士可持续发展模式对贵州环境的有利影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瑞士商会(北京)秘书长黄培敏说。

  作为中国瑞士商会(北京)秘书长,黄培敏对中瑞企业合作与交流有着敏锐而务实的见解。

  黄培敏介绍,作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瑞士比其他欧美国家的公司更看重中国的高端市场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瑞士公司相信他们的竞争优势在于其产品的优质和人力资源的运行经验。这包括他们如何招聘和培训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成本原则。瑞士公司说,他们的产品在中国有着更好销量是因为其服务、质量及产品的高性价比。”黄培敏说。

  据了解,目前大约有600个瑞士公司在中国拥有1000家分支机构,雇佣了上万员工。而在贵州,瑞士也投资了2家企业,总投资额达1600万美元。趋势显示,目前,瑞士企业已经逐渐将投资目光从经济活跃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转向中国的内陆和西南地区。在这其中,随着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建立、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贵州已经成为瑞士企业投资的热点。而这些企业将从信息技术、制造、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以及包括金融、物流、质量监测等服务业的多个方面,与贵州对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贵州是中国的‘宝贝’之州。”黄培敏说,“能源、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为贵州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黄培敏指出,在《中瑞自贸协定》、劳动力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资源和生态优势以及正在形成的新的运输网络支撑下,贵州已经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黄培敏也建议,为吸引瑞士企业来到贵州发展,贵州必须从市场准入、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进行基础巩固。

  “而对在瑞士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文化融入、对瑞士市场的了解,也成为企业能否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黄培敏建议中瑞双方企业,无论是中国投资还是在瑞士兴业,瑞士商会的专业性都将为企业的“本土化”提供有建设性的帮助。

  昨日,中瑞对话2014论坛的子论坛“中瑞自贸协定前景展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3楼国际会议室举行。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司(SECO)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马丁·斯宾登、贵州省商务厅厅长申晓庆等6位嘉宾进行了主题演讲,13名与会互动嘉宾进行了自由对话。

  经贸合作即将步入“快车道”

  经贸合作即将步入“快车道”

  今年7月1日,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论坛中,嘉宾学者围绕如何借力中瑞自贸协定,大力发展贵州的山地经济和绿色产业进行了深度探讨。在探讨过程中,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司(SECO)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马丁·斯宾登认为,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正式实施,为贵州和瑞士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双方的经贸合作将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马丁·斯宾登的话不无根据。有资料显示,贵州、贵阳与瑞士有着许多相同相似的地方,特别是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对高新技术、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吸引力较强,有条件走一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端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早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瑞士便与贵州达成了全面合作意向。此后,双方合作范围不断扩展、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为加强贵州与瑞士的合作,贵阳综保区重点打造了“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落地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中瑞商品展示中心已于今年7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根据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瑞自贸协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在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适用范围覆盖双方全部关境,其中贵州与瑞士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均会受益颇丰。”马丁·斯宾登说。

  马丁·斯宾登的观点也得到了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处长陈志阳的认同。陈志阳说,2013年,贵州出口瑞士的货物总额达到302万美元,主要为服饰、塑料制品、陶瓷制品等产品,从瑞士进口的货物总额为88万美元,主要为音响设备、机械器具、光学设备等产品,今后,这些产品都能享受到零关税和低关税的待遇,将极大地促进贵州和瑞士之间经贸合作产业的发展壮大。

  陈志阳认为,在此基础上,不少瑞士企业未来也会更加注重来贵州进行投资,给贵州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特别是作为双方共同具备的山地经济和绿色产业方面,更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作为中瑞自贸协定的主要牵头单位,商务部也将抓紧做好协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工作,让双方消费者和企业都能享受到协定的优惠,共同谱写中瑞经贸合作的新篇章。”陈志阳建议,在协议实施过程中,抢抓中瑞自贸协定的机遇,这或将是贵州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目前贵州省、贵阳市正在以贵阳综保区为平台,举办面向瑞士企业的推介活动,就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为进一步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础,将极大提升贵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今后,贵州还要继续加大双方对接力度,积极主动引进瑞士的创新元素,在具体做好中瑞自贸协定的实施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陈志阳如是说。

  黔瑞合作具备“三要素”

  “正当其时”、“诸事俱备”、“水到渠成”。贵州省商务厅厅长申晓庆用三个词描述了贵州和瑞士的合作前景。

  申晓庆口中的“正当其时”实际上说的是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瑞自贸协定。它作为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是近年来中国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双方协定的零关税比例高,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等新议题,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

  “协定生效后,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时机,同时,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深入推进,必将进一步激发黔瑞合作的潜力,进一步拓宽合作的高度、广度、深度。”申晓庆说,这就相当于230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提出的“天时”,贵州和瑞士的深入合作正是在这种利好的大背景下而进行。

  在“诸事俱备”方面,申晓庆提出,贵州是中国内陆山区省份,瑞士是内陆山地国家,两者在自然条件和发展道路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都具有山地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同时贵州和瑞士地理和自然条件也趋同。“如今的瑞士是‘世界花园’、‘品牌王国’和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贵州则素有‘公园省’之称,两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大有可为。”申晓庆如是道。

  “此外,贵州的能源资源、电力、医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瑞士资本、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雄厚,双方互补合作空间极大。”申晓庆说,从经济上看,2013年,瑞士GDP为8507亿美元,人均GDP为8.05万美元,而贵州GDP为1313亿美元,人均GDP为3701美元,瑞士是世界上农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世界内陆地区发展工业的最佳典范,全球第十二位的旅游大国,基于此,贵州也正借鉴瑞士工业化、企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培育大数据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现代服务业,将贵州打造成“东方瑞士”。

  说到“水到渠成”,申晓庆列举了此前双方一系列为深入合作开展的前期工作:《中国贵州省与瑞士联邦发展合作署合作意向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与瑞士对外贸易协会合作备忘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与瑞中经济协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4——2016年合作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文件的签订,为双方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在瑞士联邦外交部发展合作署、联邦环保总局的支持下,贵州省专门赴瑞士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经济、友好合作、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交流访问,拜访了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商业协会、大型企业等,并与在瑞的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进行接触,最终双方就推动黔瑞高层交往、友好省州结盟、经贸合作意向、建立磋商机制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瑞士在黔的投资总额就达到1600万美元。”申晓庆说,如今,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黔瑞经贸合作,必将盛开繁荣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本报记者 涂俊超 谢江林/文

  周元杰 徐其飞/图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