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中瑞对话2014:山地经济 绿色发展(上)

中国新闻贵阳网—贵阳日报 2014年07月11日 15: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现场。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现场。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现场。

“中瑞对话2014”子论坛现场。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7月10日,东方贵州与西方瑞士再次聚首贵阳,借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平台,于群山万壑中,发出影响整个世界的生态共鸣。

  尽管两地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贵州与瑞士在自然环境、发展历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惊人相似,以及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共同追求,构建起了彼此联系、深化沟通的坚实桥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知音间的务实对话由此展开,“中瑞对话2014”如期上演。论坛上,双方嘉宾围绕清洁技术对中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高山地区的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瑞自贸协定前景展望四大主题,探讨了山地经济、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化的美好未来,描绘了两地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的美好蓝图。

  子论坛

  清洁技术和中小企业对中小城市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黔瑞合作”将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积极效果?扩大开放过程中贵州又该注意哪些关键?在“中瑞对话2014”“清洁技术对于中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子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论述,为筑城市民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瑞士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带动整个瑞士腾飞

  贵州前景:引进瑞士技术 抢占清洁技术市场

  瑞士成功的秘诀何在?在瑞士环境科技促进署中国首席代表马瑞眼里,答案在于中小企业具备的创造力。

  “可以这样说,中小企业推动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又带动了整个瑞士的腾飞。”马瑞说,瑞士有雀巢集团、罗氏公司、诺华公司、ABB集团等大型跨国企业。但大家也许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星巴克咖啡店,都使用瑞士一家小型企业生产的咖啡机。而该企业的员工人数,还不足250人。

  “瑞士中小企业为瑞士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马瑞说,目前瑞士国内约有400余家中小企业致力于清洁技术的研发。其中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应用上,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如果贵州、贵阳要借鉴瑞士的成功经验,那么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将是一个有益的方向。”瑞士凯乐技术有限公式董事会主席、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建筑物理学首席教授布鲁诺·凯乐说,受地形特征制约,多山地区难以形成大型城市。此时,建设有活力的中小城市,是现实的要求。

  布鲁诺·凯乐的观点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的赞同。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发生蜕变。过去,中国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如今已开始转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状态,“时代正催促我们转变生产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王玉庆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贵阳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后发优势。首先,这里没有传统产业形成的“包袱”,转型路上可以轻装上阵;其次,可以直接引进全球最新技术,为跨越发展提供保障;最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人才聚集一大优势。

  “贵州、贵阳的机遇就在眼前。”王玉庆建议,清洁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必将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支点。“贵州、贵阳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吸收一批从事清洁技术研发的中小企业,并参照瑞士的成功经验,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瑞士的中小企业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垃圾回收利用、废水处理、环保仪器和控制系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贵州、瑞士携起手来,一定能够在清洁技术研发、利用上取得一番成绩。”马瑞表示,黔瑞能在大气污染防治、河流与水系治理、低碳城市建设与新能源发展等领域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切实推动两地在可持续发展、中小城市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瑞士经验:从小试点中寻觅国家发展的灵感

  贵州前景:黔瑞合作小范围切入取得大成效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自然资源匮乏,经济条件一度贫弱。在上世纪50年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时,也曾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昨天的论坛上,马瑞的一段发言,迅速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实际,才能超越既有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马瑞举例说,在瑞士,即便是一个高山上的小村落,也有支持其发展的产业,更不会出现污水直排的情况。“小试点,也能发挥重要示范作用。”马瑞认为,一栋建筑、一个村落、一个城市,看似微小的个体,在国家发展的全局层面也具有其示范意义。

  “贵州、贵阳也该具备这样的发展理念。”接过话茬,布鲁诺·凯乐道出了他的想法,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贵州、贵阳要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不断扩大的城市,真是发展的终极形态吗?”布鲁诺·凯乐并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贵州、贵阳“蒸小笼”的发展思路,也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在瑞士,很多城市只有5万到10万人口。我们通过实现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发展,成功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生态化的国家。”

  立足实际,才是贵州、贵阳发展应有的方向。会上,中国城市规划院院长李晓江就建言,贵州应该立足山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贵州正着力培育发展以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身养生、文化旅游、山地现代高效农业,这无疑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明智选择。”

  李晓江说,立足山地实际,贵州、贵阳还要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好土,“面对这样的挑战,贵州、贵阳必须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绿色城镇与和谐社区。”

  “改变一个巨大的城市很难,改变一个美丽的村落却相对简单。”布鲁诺·凯乐的观点与李晓江不谋而合。他认为,贵州、贵阳的发展不必急于求成。相反,可选择一些范围较窄、可操作性更强的领域,与瑞士开展深度合作,“只要试点做出了成绩,就能发挥改变全局的奇效。”

  “瑞士今天的成功,就是贵州未来的成功。我坚信,‘东方瑞士’一定能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成就明天的辉煌。”布鲁诺·凯乐说。

  子论坛

  综观世界地理版图,瑞士、贵州两地,在时空上虽相隔万里,然而两地却有着太多的共鸣——

  瑞士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山国”,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作为一个内陆国,瑞士却是世界上生态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旅游业成为其重要的国民收入来源之一;

  贵州位于中国内陆,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省,92%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喀斯特景观占到61%。当下,贵州正以打造国家公园省为整体形象定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力争建成旅游大省。

  在昨日举行的“中瑞对话2014”“高山地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子论坛上,瑞士、贵州两地旅游业界专家学者,以开放的心态,就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服务、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进行诸多探讨。

  山国与山地省的共同选择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并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等活动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的旅游方式。

  多山的环境,共同赋予了瑞士和贵州两地卓越的气候优势,以及优美的人居环境。不约而同的,两地都将发展生态旅游作为重要战略抉择,以构建经济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型社会。

  当前,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该国的两个著名全球性都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一和第二名。在发展生态旅游上,瑞士发展旅游业已经有约150年的历史,有着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

  据介绍,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来到瑞士旅游。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瑞士依旧山青水绿,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凡到过瑞士的人,都称瑞士就是一个大公园。“能达到这个地步,固然与国家的气候、水力资源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这个国家能够因地制宜地建设和保护自己的家园。”瑞士英格堡市Titlis旅游公司总经理弗雷德里克·费塞尼希等来自瑞士的参会嘉宾说。

  论坛上,弗雷德里克·费塞尼希以“英格堡市阿尔卑斯山脉旅游目的地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主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英格堡市旅游业发展的“社区模式”。据弗雷德里克·费塞尼希介绍,在过去的150年里,旅游业一直是英格堡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之一。“当地旅游业是基于社区模式开展的,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是配套优良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体系等,每年吸引很多富人来到这里居住度假。”

  瑞士圣加伦大学旅游服务管理教授克里斯蒂昂·莱泽先生,则做了题为“可持续发展(山地)旅游:学习瑞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演讲。克里斯蒂昂·莱泽先生在演讲中与参会嘉宾分享到,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瑞士很多地区为减少浪费,多使用可再生资源,如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就地取材或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等,并注意引导培养游人的节俭意识。

  助力贵州打造国际公园省

  “瑞士旅游产业发展成熟,然而贵州才刚刚起步,有很多需要向瑞士借鉴的地方。”论坛上,作为演讲嘉宾之一的贵州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张晓松如是说。据介绍,瑞士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有约150年的历史;而贵州仅有30多年,才刚刚起步。

  在张晓松看来,贵州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其中,建设贵州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创新区,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张晓松介绍,当前贵州旅游的最新总体定位是建设国家公园省,并实现生态涵养地、山水大观省、文化千岛省、避暑生态地、国民休闲地、国家度假省等六大发展目标。“但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贵州必须要坚守生态与发展这两条底线。”

  在当天论坛上,贵州业界人士以开发和学习的心态,积极向瑞士旅游业界人士抛出橄榄枝,希望加大两地合作,引领贵州旅游业良性发展。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酒店人才培养学院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输出许多高素质人才。贵州与瑞士两地能否通过政府推动,加强在旅游教育方面的合作,将该校先进的教育理念等引进贵州。”在提问互动环节,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杨春宇,向瑞士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

  对此,瑞士圣加伦大学旅游服务管理教授克里斯蒂昂·莱泽先生当即表示,回去之后,将向该学院转达贵州的合作意愿,力争通过构建起有效的商业模式,推动两地交流与合作。

  针对贵州当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克里斯蒂昂·莱泽建议,“合理规划各种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历史上,英格堡地区就曾因为规划不合理,引起游人过度集中,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也不利于这一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如何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克里斯蒂昂·莱泽还建议说,发展生态旅游,贵州必须开发能够刺激不同客源市场需求的景点;要根据平均需求而非最大量来规划基础设施和提供服务,并分配相应的配套区域;要让当地企业参与进来,同时要避免政府给开发者造成过多的影响;要确保各协作组织对开发的合理控制和对市场的合理定位;通过优化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来节约成本,打造目的地优质形象和良好声誉。

  本报记者 路榕 白萍/文

  周元杰 孙琳 徐其飞/图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