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审计署今天公布了对西电东送工程21个输变电项目的审计结果。其中,出问题的资金总额超过60亿,包括违反招投标规定的34亿元,小金库13亿元。这一结果可谓触目惊心。这次审计的对象,占近年开工建设的输变电项目的44%。查了不到一半项目,就发现这么多违规资金,而且涉及比较广泛的违规领域,如此局面,令人不安,需要反思。
罔顾制度 让西电东送成了“肥肉”
西电东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能源工程。但是,在某些罔顾制度的贪婪者眼中,它俨然成了一块“肥肉”。涉及违规的诸多领域,大多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要求。但是,有制度不好好执行,就意味着制度“白搭”。
我国的《招标投标法》从2000年就开始实施了。2012年,《招标投标实施条例》也颁布执行。招标投标是市场经济下对重大工程建设的门槛式的基本要求。但是通过此次审计署的审计,我们看到,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这些国内最大的电力企业当中,仍然存在着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违法违规资金。
试问,那些该招标不招标的人,那些表面上招标、实际上做虚假招标动作的人,那些变相指定施工单位的人,那些把职工周转房装修支出都计入工程成本的人,那些私设上亿元小金库的人,难道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违法违规违纪,恐怕就不仅是个别人的法纪观念不强、个人贪得无厌等问题了。
强化监督、深化改革才能“不敢 不能 不想”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已经针对审计署发现的问题展开了整改。整改成效如何,我们还要保持审慎观察。更重要的是,要从这次发现的问题中,找到杜绝类似问题再发生的制度性解决办法。
审计监督管用,这份审计结果已经展现了成效。但除了审计监督之外,对这类重大工程建设,对参与其中的诸多大型企业,还需要司法监督、纪检监督、市场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多重监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挥叠加的监督作用。
深化改革,也是须臾不可懈怠的努力。重大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设计,还需要更加严密、细致,更能体现交叉监督、相互制约、公开透明和责任追溯。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是承担这类重大工程的主力,而国企改革更需要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快向深入推进,更多地让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投资经营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语言、唯一语言。
唯有“加强监督+深化改革”,才能让某些人“不敢”——伸手必被捉,让某些人“不能”——严密的制度设计不提供违法违规空间,让某些人“不想”——因为他被法律和党纪严格地约束着。
一次审计结果,不可能发现全部问题。但它可以提出接下来“怎么办”的课题。深入地举一反三,才能让西电东送这类重大工程,真正利国利民,而不是某些人时刻惦记着的“肥肉”。
文/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