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video
夏玉波在365党员工作室接待社区居民
夏玉波,女,1951年3月出生,现任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从事社区工作十五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干好社区工作,勤勤恳恳为居民服务,是社区群众心中“好当家”。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人民调解工作个人二等功、青岛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夏玉波同志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天天我都在》在全国公映,中央电视台予以宣传报道。
真情付出聚人心,争当服务群众的带头人
海琴社区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来的老海琴社区和周边几个家委会整合而成的,社区刚合并时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得干出个样来”,夏玉波一不怨,二不愁,大事小事跑在前,脏活累活带头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班子成员和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结合社区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的实际情况,夏玉波在社区党员中倡导开展了“一管三带一联”活动,让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院,联好户。社区有个残疾人家庭,母亲是智力残疾,儿子是精神病人,两人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乱得像个垃圾堆。夏玉波决定先与他家联户,给大家做出样子。她带领党员们挽起袖子、扎起裤腿,帮助他家清理了屋里的垃圾,清洗了积满灰尘的门窗玻璃和脏得发亮的衣服被褥,又自己掏钱请来了理发师给娘俩儿理了发,还亲手给他们洗脸洗手,娘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过年的时候,夏玉波自己掏钱买了年货送过去,大年三十晚上,又冒着大雪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娘俩儿嘴边。在夏玉波的带动下,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与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进行联户帮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真诚服务勇创新,把一切便利让给社区群众
从事社区工作后,夏玉波发现社区服务存在这样一个盲点,居民大多在周末休息,而社区的工作人员周末也休息,群众办事很不方便。针对这种“居民上班我上班、居民下班我下班”的情况,夏玉波带领社区一班人提出了“有事慢慢说,天天我都在”的口号,建立了“365党员工作室”,不分节假日,党员轮流值班为群众服务,实现了“为民服务无空白”。有一年正月十二,居民孙作江急匆匆跑来求助夏玉波,妻子因为和他闹矛盾,跑回了海阳的老家,怎么叫也不回来,还要离婚。夏玉波一听,二话没说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坐着长途车去了海阳。夏玉波和社区工作人员冒着零下9度的严寒,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了媳妇娘家,苦口婆心地劝了4个多小时,终于把媳妇领回了家,自己却病倒了。
“365党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3000多人次,为居民解决困难2000多件,“有事就找365”,成了社区群众的共识。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365党员工作室”成了“不关门的居委会”,值班电话成了家喻户晓的热线电话,工作室也从一个最初的服务载体,成长为“青岛市首批党建品牌”,作为青岛市唯一的一个社区党建品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创先争优活动中,夏玉波对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她以“百姓服务百姓、百姓管理百姓、百姓娱乐百姓”为目标,将工作着力点锁定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上;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将服务宗旨定位在造福百姓、利惠民生上,将社区管理服务主体由原来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转变为全体社区居民,成立了青岛市首家社区“百姓协会”,发动167位政治觉悟强、群众威信高、关心社区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骨干、居民代表分别加入百姓协会的16个分协会,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社区一户老人与楼下居民因厨房漏水闹了矛盾,她带领和事佬协会成员多次上门调解,找来了专业师傅帮忙维修,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乐善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居民捐款,为地震灾区居民献出爱心,为辖区内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送去温暖。百姓协会的成立,转变了管理主体,细化了服务分类,社区工作创新开辟了社区建设新局面,中央办公厅信息报刊发了“百姓协会”的经验做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是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耐心细致地为社区居民解难事,解民忧。商水路48号楼六楼的居民王大爷来到社区居委会,反映自己家楼顶漏水的问题,刚开始只是一点点渗水,王大爷也没太在意,可后来发展为滴答滴答全房顶都开始漏水了,他才着急了,最终查明原因是本单元4楼居民的太阳能的问题,但是一直联系不到户主,所以他来居委会看能否帮上忙。一开始接待王大爷的是工作人员,夏书记在一旁听到了,放下手中一堆的活,接待王大爷。立即联系洛阳路所民警,帮忙查询4楼户主问题,可是查询不到,接着又联系了街道房管所也没有查到信息。没有办法之下,夏书记想到了现在的水是一户一表,她急忙联系自来水公司,帮助关闭4楼水阀,暂时解决继续漏水的问题。因为她下午还要去市里开会,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王大爷。下午开会回来,夏书记不放心,叫上社区工作人员和楼长一起去现场查看,顺便看一下4楼是否亮灯有人住。当天晚上给楼组长开了去八大峡房屋管理交易中心查询户主的证明,第二天楼组长就去查询,半途中听说重庆路上也可以查询,于是折头去查询到了户主信息,夏书记立即与户主联系上,户主积极配合联系租房人员,原来忘记关闭上水阀,帮助处理了问题。王大爷非常感动,一个劲地感谢夏书记,执意要送锦旗,夏书记婉言拒绝,于是他又发了一封感谢信。
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开发了集党员管理、民情服务、党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电子地图”,建立了内容全面的民情服务档案,为社区孤寡、空巢独居老人安装了“爱心门铃”,创新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真心奉献暖人心,始终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
夏玉波说,“谁都有老的一天、谁都有遇上难事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就得有人拉他们一把,更何况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孤寡老人黄金欧今年83岁了,老伴去世后,依靠微薄的遗属补贴生活。夏玉波刚刚到社区工作不久,就遇到了在路边捡拾煤块的黄金欧,从那以后,她就和老人结成了对子,从看病、买药到修水笼头、换煤气软管,全部为老人包下。她经常买东西到她家里看看,顺便帮她打扫打扫卫生。有一次,老人生病,看着老人既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看病,夏玉波就给了她300块钱。第二天晚上老人就跑到夏玉波家拿出了一枚金戒指,对她说:“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死了也带不走,我把戒指留给你,做个纪念吧”。夏玉波说什么也不收,在她看来,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何谈回报呢?从那以后老人在路上见到夏玉波就双手合十,嘴里念叨:“好人好人!好人有好报!”
真挚调解化矛盾,构筑安定和谐的文明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社区和谐稳定了,整个社会才有可能和谐稳定。多年来,夏玉波始终把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和同志们一起,真挚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隐患,使海琴社区成为安定和谐的文明社区。
夫妻打架、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要处理、要化解。这些年,经她调解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难以计数。一个周末,郑州路一居民在清理烟囱时发现烟道堵了,怀疑是楼上住户给堵死了,一时间两家吵得不可开交,楼下住户有一年轻人扬言,要让楼上这家放点血教训教训她,得知这一情况后,夏玉波带着工作人员前往他们家,苦口婆心做双方工作,楼上楼下跑了5趟,帮助拆了底下烟道部分砖,给予疏通,并砌好砖,在她的感动下,双方消了火,握手言和,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
2008年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楼院改造,在拆除违章建筑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但工期紧、任务重,必须如期完成。关键时刻,她打消畏难情绪,在咳血病和滑膜炎发作的情况下,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遇到说不通的情况,就发动老伴一起上门做工作,经常谈到晚上11点多,老百姓被感动了,自觉配合起社区工作,最终确保楼院改造顺利完成。社区居委会是群众生活的后勤保障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她都能尽全力干好。2009年区政府组织实施平改坡时,她每天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帮助施工队跑前跑后,很快将困扰群众多年的问题解决了,量化美化了社区环境。
商水路52号楼位于郑州路上,紧靠着马路,一楼是网点房,二楼以上是居民住户。一楼的网点房大部分都是饭店,每天晚上8:30以后,各个饭店都把泔水和烂菜、剩饭等垃圾倒在商水路52号楼下的人行道上,垃圾随风四处飘散,恶臭连天,严重影响楼上居民的正常生活,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居民家中却不敢开窗,居民苦不堪言。这条路是该楼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但是老远就能闻到污水散发出的恶臭,一到下雨天,路面全是油乎乎的,既难闻又难走,居民出行非常困难,群众意见反映强烈。夏玉波知道这件事后,找过饭店很多次,但他们都不承认,再加上社区没有执法权,面对居民反映强烈的这个问题却束手无策。夏玉波便通过人大直通车向区人大提交了人大建议,引起了区人大领导的高度重视。议案递交后,通过城管、环卫站及街道办事处等多方领导的努力,为商水路52号楼下的饭店配备了专用的垃圾箱,彻底解决了饭店乱扔垃圾的问题,居民群众都表示满意。
多年来,夏玉波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照顾自己家庭的时间却被挤得少之又少。婆婆生病住院,她只能利用工作间隙去看望,父亲年迈多病,她却无法长久地在床前照料,最让她不能释怀的是,因为忙于社区工作,连老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但夏玉波对此无怨无悔,她说老百姓的事始终是她心中最大的事。在她看来,社区里那些急切需要帮助的面容、那些感激的眼神、那些深情的谢意……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人们对社区工作、对党组织的真情厚意,一想到这些,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