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市场的决定性从价格机制着力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3日 15: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倪金节(财经作家)

  日前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比之前一直强调的“基础性”作用,显然更具深意,预示着市场化改革将会进一步提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厘清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与此同时,得让参与的经济主体进一步市场化,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

  从价格机制层面来看,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一般商品市场的价格改革,经过30多年的“价格闯关”已经基本完成。但目前的要素市场价格改革还处于萌芽阶段,以能源、电力、劳动者工资等为主体的要素价格,都还没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定价,人为压低要素价格的现象普遍存在。

  虽然眼下亟须推进的要素价格改革,看起来涉及范围小,品种少,并不需要上世纪80年代那样全面影响民众生活的大变革,但是其推进的艰难程度却是异常的高。因为要素价格市场多处于非自有竞争状态,这是一场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再分配改革。比如,取消煤电价格“双轨制”,全面实施煤电联动的市场化价格改革,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但至今看不到太多的实质性进展和成果。

  要素价格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矫正目前不合理的、人为压低的价格扭曲,建立起合理的趋于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比如,初衷为了实现市场化定价、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今处境非常尴尬,涨价远远超过下跌次数,但这并不是机制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成品油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状态与半市场定价现状下的必然。

  从经济参与主体的市场化来说,未来十年则必须激活民营经济的活力,激发企业家精神。目前,实体经济比较低迷,根源在于国有资本掌握了太多的资源,国进民退趋势未减,致使民间资本投入制造业的积极性极低。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值市场化改革伊始,乡镇企业席卷全国,城市民营经济也十分繁荣,那时候民间的经济十分繁荣,为中国经济走上高增长开了个好头。因此,未来十年有必要从这段历史时期中汲取“灵感”。说到底,如果能够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36条”贯彻好,民营经济的勃兴也就可期。

  就此而言,十年后,如果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也已“闯关”完成,民营经济十分活跃,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就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两个层面,是衡量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效果的试金石。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