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艇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
核潜艇,是国家的战略利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盾牌。基地政委厉延明告诉记者,官兵们始终坚持铸牢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把坚定如磐信念、弘扬光荣传统融入血脉,艇行万里,党指航向,把对党和祖国的忠诚镌刻在深海大洋。
在普通人眼中,100-1=99。而在核潜艇官兵看来,却是100-1=0。核潜艇“团队一条艇,百人一杆枪”的特殊模式,对每个艇员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个信念坚定,人人听党指挥,成为战无不胜的法宝。
算好核潜艇兵的“三笔账”
艇行深海不迷航,靠的是平时打下的坚实思想根基。基地党委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开展具有核潜艇部队特色的“〇九精神”系列教育活动。
这是某艇员队政委苏云宝的一堂政治教育课,“作为新一代核潜艇人,我们首先要算好‘三笔账’:算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账,每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潜艇部队建设高度重视,倾注了大量心血,基地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正确指引;算好国家建造核潜艇的投资帐,核潜艇汇集了国家最尖端科技,一艘价值数十亿,管好用好装备的责任重大;算好党和国家对艇员的培养账,我们和飞行员一样,都是国家用重金打造出来的……”
“三笔账”教育,使官兵时刻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听党指挥,不仅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更是核潜艇官兵一以贯之的行为自觉,基地现任总工程师姚青生用行动作出了证明。
1987年8月,已经成为核潜艇修理岗位优秀军官的姚青生被指定为某高校90级博士生班班长。此时,展现在姚青生面前的是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恰在此时,一封“速回部队执行任务”的电报发到他手中。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姚青生当天就打起背包归队。
大洋深处的临时党委会记录
在基地的军史馆里,记者看到有几张泛黄的纸张,那是一份核潜艇官兵从深海大洋带回的临时党委会记录。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面临紧急情况,临时党委的决策全过程,甚至可以想像当时党委成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的情景。
核潜艇出航大洋,往往远离大陆、孤军潜出、环境复杂、面对强敌,因而必须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海上临时党委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每次任务前夕,基地党委均在任务艇上设立临时党委,远航期间,临时党委在海上讨论的原始记录在返航后都要上交封存,上面记录着每名党委成员在每次讨论中的发言。基地组建以来,这项制度铁打不动。
2009年4月,基地两艘核潜艇受命参加纪念海军成立六十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海上阅兵。这是中国海军核潜艇的首次公开亮相,也是核潜艇部队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为不辱使命,基地2名常委分别担任各艇海上指挥员,并组成海上临时党委,领导受阅潜艇的任务准备及临前训练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各临时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按照“拉单、挂帐、销项”的工作方法,每日严密实施模拟演练阅兵,最终在受阅当天,两艇群准时、准点通过了检阅舰,赢得广泛赞誉,而记录两艘潜艇临时党委决策实施全过程的党委会记录本,迄今仍完好封存在基地政治部。
生命诚可贵 忠诚价更高
“选择核潜艇就是选择党的事业,立足岗位建功就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基地司令员高峰说。
孟祥磊,现任基地第11艇员队机电部门主机兵。不久前,被中央军委授予“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的第11艇员队,出海执行重大任务。孟祥磊在进行例行设备巡检时,突遇险情。 时间就是生命,孟祥磊冒着高温、冲在蒸汽弥漫的最前方,将系统隔离,故障得到了及时解决。面对险情,孟祥磊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铆在岗位上的勇气和表现得到一致认可,艇队党委决定发展他“火线”入党。
特殊的“龙宫”入党仪式,成为基地党委凝聚军心、坚定信念、激发士气的传统做法。
听党指挥、对党负责、对党忠诚,在水下、在海底,每时每刻都是考验。一次水下装备试验,核潜艇上一个蒸汽调压阀失灵。瞬间,整个舱室弥漫着滚烫的蒸汽,情况十分危急。某艇员队政委赵忠生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大家考虑到现场危险,赵忠生又患有严重的哮喘病,都劝他离开。“作为党委书记,这种时候我哪能走?我在这儿给同志们鼓劲,需要牺牲算我一个!”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官兵们。在党委“一班人”和广大党员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的激励和鼓舞下,核潜艇官兵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任务。
“政委往这一站,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政委在现场,我们就看到了党组织。”战士们朴实的话语,透露着对党组织的无比信任。
军魂意识是“定海神针”,听党指挥是“深海罗盘”。“每年新兵入营、新艇员上艇,坚定听党指挥的信念是我们的第一堂课。”第11艇员队政委柳本才介绍说,他们从当兵之初开始,就把听党指挥落实到每个艇员,融入一代代官兵的血脉。(记者李文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