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早起拜孔子
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杭州龙坞镇长埭村有一个私塾,20个3到15岁的孩子在一起念四书五经,早上拜孔子,饭前念感恩词,日出而学,日落而息。
记者在采访“在家上学”的孩子时,偶然了解到这个信息,经过辗转打听,终于跟私塾的负责人联系上了。
这家鲜为人知的私塾,是目前杭城唯一一家私塾,叫孔子书院,以读经教育为主。家长们口耳相传找到这里,开办三年,学生从1人增加到现在20人。
记者日前驱车前往龙坞镇长埭村,一探这家神秘的私塾。
每天要向孔子像行礼
国学痕迹无处不在
杭州龙坞镇长埭村,有一条去往大山脚的小路,路的尽头是一扇大铁门,被围墙围着。走近了,看到一块“大山脚27号”的门牌,挂在仿城墙的围墙上。
周围的环境很不错,都是茶园,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记者打电话给负责人,5分钟后,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出现在铁门旁,站得很挺拔,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很恭敬的样子。记者想象着,如果男孩穿上汉服,真有点小书童的样子。
进了院子,山坡上是一幢三层楼房,一楼正中间写着“孔子书院”。院子里分布着一个跳床、篮球场、人工水潭和瀑布。
一楼的大厅里,正中是一幅孔子像,每天早晨6点半,所有的孩子都会在这里“晨礼”——向孔子行礼。大厅左边是孩子们读经的地方,三排汉朝风格的书桌整齐地摆放在那里。一天当中,孩子们在这里要读经四次,每次读经时间大概一个小时。
屋子里的墙壁上,挂着很多书法作品,写着“仁、义、礼、智、信”,沿楼梯而上,墙壁上挂的是二十四孝的图画和故事。
二楼是教室和学生寝室。寝室里是高低铺,学生要在这里从周一待到周五,有生活老师指导他们整理房间、整理床铺。
主楼边上的几间平房,是孩子们吃饭的地方,每个房间里的墙壁上写着“止语”。
孔子书院前院
这里没有考试
也没人来竞争
书院最大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六年级,一个读初三。每天,两个人有很多时间是自学。
读初三的男孩叫姜腾,来这里才1个多月。姜腾的妈妈是做保险的,是她最先了解到有这么一个地方,在暑假时让儿子在这里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当作体验。夏令营之后,姜腾决定留下来。
姜腾喜欢这里,“我读了《论语》、《孟子》上面的经典语句,很受启发,这些与人交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是终身受益的东西。”
姜腾在这里学得很快乐,每天读经,抄经,再读读英语,练习一下武术。
姜腾说,这里没有考试,一篇经文一天可以读个十多遍,也没有人跟你竞争,尽管爸爸反对,姜腾还是决定不回去参加中考了,在这里读上几年,打好国学的底子。
12岁的杨浙波到孔子书院来,却是爸爸建议的。“刚开始我还不想来,觉得这里会很枯燥,小朋友太小了,跟他们玩不起来。”现在,他已经喜欢上这里了,“不想回学校了,打算在这里一直读到18岁。”
杨浙波的理由是,在孔子书院,没有考试,老师不会因为你背得多一些,就喜欢你多一些;同学之间没有竞争,都在做自己的事。
杨浙波接受了爸爸的一个理论,叫做“二八法则”,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20%以后在社会上有用,80%是浪费的,没有用。杨浙波说:“为人处世的道理,无论走到哪都是有用的。”
刘成很有礼貌,主动跟记者打招呼。刘成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他还不愿意离开这里。
刘成的爸爸在一家公司上班,儿子到这里来是老板介绍的,老板的孩子也在这里。刘爸爸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一个人最主要的素质,是内心有良知,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积极正面的东西,正能量很足,我希望儿子一直在那里待下去。”
刘爸爸说,他给儿子准备了小学课本,让书院里的老师教,“等他长大了,让他考个国外大学吧!”
用餐前,先感恩
早上6点起床晨读
课程表里没有数学课
记者翻看了一下他们的课程表:早上6点起床,有晨礼、晨读,乐器练习,吃早饭,有中文读经、英文读经,还有英文抄写、翻译,接下来是练武术,吃中饭、午休,下午是书法、中文读经,然后是国画或户外运动,接下来还是中文读经;晚餐后是洗漱、整理个人物品,跳绳,晚上还有一次抄经。6岁以下的孩子,8点就寝。
课程表里,没有数学课。
杨浙波一天的功课安排得满满的,6点起床后读经,这是他最喜欢的。“学了半年,感觉很好!”杨浙波说,他在这里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典著作,很喜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读经虽然很辛苦,他一直坚持着,白天读读《论语》,读英文经典《仲夏夜之梦》。
6点半,给孔子像行礼,是每天的一个仪式,杨浙波很恭敬。杨浙波说,《弟子规》里面有一句叫做“揖深圆,拜恭敬”,通过每天对孔子像的行礼,他慢慢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杨浙波说,行礼的动作不难,两只手抱拳,弯腰作揖。“我的理解是,这不是简单的行礼,而是一种修养,在家里对父母、在学校对老师要恭敬,一个人通过这些礼节来养成自己的恭敬心,时间久了这个恭敬心就养成了。”
吃中饭的时候,杨浙波和同学一起端坐着,双手合拢,嘴里说着饭前的感恩词:感谢上天,感谢大地,感谢祖先,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所有付出的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择,老师请用餐,同学请用餐,大家请用餐!
杨浙波说,每天所有的餐前,孔子书院的学生严格遵照这个仪式。
杨浙波还喜欢这里的武术课、书法课,这些基本上安排在下午,武术老师教他双节棍、散打、南拳和太极拳。
这个私塾
不打算走市场
杭州孔子书院的创办人魏镁,大学毕业8年,读的是法学系,毕业后在广东当幼教老师,2008年迷上了读经教育。2010年她在两位企业家的资助下,在杭州办起了孔子书院。
“我在幼儿园当老师时,总感觉小朋友不快乐,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但他们的眼睛不闪亮,缺少灵性。”魏镁很推崇读经教育,认为读经可以引导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成为“复制人”。
她的孔子书院,开办时只有1个3岁的孩子,经过这几年家长之间相互介绍,学生逐渐多了起来,现在有了20个孩子,9位老师。
孔子书院里的老师,大部分很年轻,从学校毕业后,在体制内学校任教两三年,因为喜欢国学教育,从学校出来。他们都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音乐老师毕业于美国长岛音乐学院北京分院;武术老师是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武术六段。
即使是生活辅导教师,也是主修英语的。这些老师平时就住在孔子书院里,每天跟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
孩子们到了读小学的年龄,就离开书院,到体制内的小学读书了,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魏镁说:“让孩子一直在书院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牵涉到很多问题。”
魏镁说,孔子书院用的教材,是上海孟母堂两位创办人联合其他社会力量一起搞出来的,“前人已经给了我办私塾的经验,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孔子书院学习,一年的费用大概在4万元左右,比民办小学还要贵一些。魏镁说,她的私塾以后不会走市场化,只为志同道合的家长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