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究竟爱什么菜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14: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银川晚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诺贝尔文学奖究竟热爱怎样的作品?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们,不会错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文学评论家们更是将其作为长期研究讨论的对象。几乎每一位新人添位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列,都会再次激发人们对诺奖所蕴含的价值判断的分析。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作为一种关于价值阐述的文本来阅读,不失为一种探究方式,虽不是最深邃的,却可能是最有趣的。

  1901~1919 理想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获得者——法国诗人普吕多姆,曾是一个在文学史上悄无声息的人,彼时他因“崇高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而获奖,而这颁奖词,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是对文学作品的赞美之辞。

  所以有研究者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始于平庸。最初十位获奖者,除了波兰小说家亨里克·显克维支与英国小说家吉卜林仍在世界文学家序列中接受人们的敬意,其余几位则游离于文学史之外,唯有在谈论诺贝尔文学奖时被再次记起。而他们的获奖,多是因伟大、理想主义、卓越、高贵等。

  1910年到19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理想主义”是一个高频词汇。

  1920~1939 人道主义

  一战结束至二战爆发这段时间,院士们对诺贝尔遗嘱中关于“理想主义”的解读,开始有所松动,最明显的标志,是不再将基督教文化背景严格置入获奖要求。颁奖词中出现了新的词语:人道主义与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看法郎士、叶芝、萧伯纳的获奖理由。法郎士由于保卫真理,反对沙文主义和军事种族歧视,具有纯粹的艺术风格、襟怀坦荡的人道主义而获奖,萧伯纳是因真正的仁慈和善良,富有人情味,叶芝展现了民族精神。尤金·奥尼尔则因表现出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而获奖。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历史学家曾将其形容为一个再也无法继续下去的世界。我们在诺贝尔颁奖词里读到了这些与人道主义,与关心人本身的存在状态相关的表达。

  1945~1949 艺术激情

  二战结束后的世界令人沮丧,很多知识分子呼喊,不要再等地上出现天国,而是动手自己来筑就。那是一个存在主义突然流行的时代。

  纪德的获奖,让现代主义作家颇为振奋。此前的诺奖获得者,并未因为对人性的处境的呈现而受到赞誉,而在纪德这里,人性本身的困境被提出来。于是,1948年,艾略特也登上了诺奖颁奖台,颁奖词曰:“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如果仅从颁奖词来讲,这是诺奖第一次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而非现实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作品。

  我们在1949年福克纳的获奖词中会读到更清晰的文学尺度:“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50~1990 良知与自由

  1950年至1990年的世界,统而观之,是一个东西对峙的世界。这段时间内的诺奖获得者,从丘吉尔到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聂鲁达,构成一种饶有意味的图谱,让人在文学与政治之间寻觅某种相关性。

  这些多少带有反抗形象的作者被置于诺贝尔文学奖台上,且在他们的答谢词中一遍遍表达对人类良知的坚守,诺奖不直接要求文学有道义担当,作家的写作却因道义而更具分量。

  1991~ 人类文明

  冷战之后,世界进入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时代。诺奖的颁奖词里,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大词“人类文明”。比如南非小说家纳丁·戈迪莫获奖,其理由是她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君特·格拉斯的作品使人们反复重温被遗忘的历史,帕慕克的作品则是发现了文明的冲突,克莱齐奥则是探寻了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

  若再细看作品的具体内容,也许我们应该赞美评委们,他们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多元化审美眼光,以及迅速的反应、宽容的胸怀来评定作品。他们不仅为谢默斯·希尼和托尼·莫里森因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诗意而加冕,也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喝彩,而格拉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被他们所赞美。

  在多元与丰富的当代,要描述我们所看到的诺贝尔文学奖总印象,也许不得不借助诺贝尔最后的遗嘱中的表达——inanidealdirection(在理想的方向上)。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