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前不久结束的2012年诺贝尔奖系列活动中,一项新增内容——诺贝尔周对话会吸引了媒体关注。
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出席了主题为“基因革命及其对社会影响”的首届对话会。诺贝尔基金会执行主任拉什·海肯斯滕表示,有着110多年历史的诺贝尔奖希望通过大众参与和媒体宣传,进一步拉近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营造更好的科技发展氛围。
描绘人类科学重大进步
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在内的诺贝尔科学奖是瑞典最为闪亮的国际品牌,也是当今世界科学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诺贝尔奖评委之一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约兰·斯特摩教授说,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几乎所有对人类意义重大的科学发明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3项科学奖历年得主名录,串联起一部现代科学发展史。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X光的发现者伦琴,使人类医学在20世纪发生了重大变革。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代基因治疗方法的突破等都是诺贝尔奖中耀眼的明珠。
诺贝尔奖所奖励的原创性科技发明,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与引导作用。诺贝尔奖及其获得者已成为不断探寻科学前沿、努力提高人类福祉的象征。对诺贝尔奖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激励世界各国科学家勤奋钻研的重要动力。
科学精神激励富国强民
只有900多万人口的瑞典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多年来一直居发达国家前列。
而就在19世纪末,瑞典还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土豆,甚至曾有高达1/5的人口因为饥荒不得不流亡到北美等地。
然而进入20世纪,瑞典在短时间内进入工业化国家之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十名。这些成就与其在诺贝尔科学奖的激励下重视科技研发、并通过评奖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在诺贝尔奖的带动下,瑞典已建立一套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提名、评奖、颁奖体系。评奖机构跟国际科学界的交流渠道极为通畅,只要任何机构有新的研究成果,就会接到委员会的提名邀请。由于奖金额度高、奖项权威性强,世界各国顶尖科学家也心甘情愿地把最重要的研究报告递到评委手中。这就使得瑞典能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并从中获益。
评选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0多年前只是一个军医院,如今的卡罗林斯卡在医学领域高校中排名世界前十位,医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发明如伽玛刀、起搏器等都是在这里诞生。
瑞典评选的国际科学类奖项远不止一个诺贝尔奖,粗略估计达数十项之多。例如斯德哥尔摩水奖、克劳福特奖(天文、地理领域)、罗夫·肖科奖(逻辑与哲学领域)等。不仅涉及各个领域,而且相同领域的不同层面都独立设奖,大有要把世界顶级的研究成果都收入囊中的架势。
人均科技论文全球第一
约兰·斯特摩教授说,不知是诺贝尔奖提高了瑞典人的科研精神,还是具有这种科研精神的土壤催生了诺贝尔奖。但瑞典人热爱科学、喜好钻研的精神却有目共睹。影响人类生活的一些发明如拉链、安全带、吸尘器和安全火柴等都是瑞典人的杰作。
首届诺贝尔周对话会,谈论的是基因治疗等高深话题,但前往听会者达数万人。在瑞典,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民众也是积极的参与者。
据统计,瑞典人均发表科技论文为全球第一,在已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中,瑞典也是全球人均最多。瑞典每年用于科研与开发的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世界名列前茅。
瑞典的教育体系也非常看重创新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针对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科普活动,比如,针对儿童的“天才之光”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小小企业家”活动;针对初中生的“初中生发明竞赛”;面向大学生的“温室”环保活动;以及面向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的“瑞典发明家协会”等等。
瑞典政府深知,工业科技的强大离不开基础研究,因此倾力打造出一批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知名学府。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贡献过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乌普萨拉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和隆德大学等4所大学每年都稳定地进入世界百强大学排行榜。正如斯特摩教授所言:“瑞典是个小国,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我们最宝贵的,就是科学精神和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