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克拉玛依市黎建东:伸出双手 传递大爱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1日 14: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克拉玛依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黎建东

 

  如果有人要问:一颗爱心的力量有多大?一名入党20年的普通石油工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人们作出了生动的回答。他恪尽职守,安贫乐道;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在生活面前,他坚忍不拔,热情有爱,在灾难面前,他镇定自若、不逃不躲。献血捐款、志愿服务、奔赴一线……他孕育良知,守护良心,用温婉细腻的爱去诠释生命,用热烈坚定的情去追求理想,用真诚无私的心去践行高尚;他就是新时期的“雷锋传人”来自工程技术公司的黎建东。

  1989年7月黎建东毕业于新疆独山子石油学校采油专业,1989年9月分配到百口泉采油厂修井大队从事修井工作,1994年11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技术员、副队长、队长、指导员、生活基地主管、生产办主管等,现任工程技术公司五分公司副经理。

  远赴千里 为甘肃定西捐建水窖

  当你在百度网的搜索框内输入“黎建东”的名字时,一定会有“母亲水窖”这几个字跳入你的眼前。“母亲水窖”专项扶贫工程也将黎建东和远在千里之外一群素不相识的甘肃老乡的爱心故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萌生想去“看一看”的念头

  2006年黎建东在井下作业公司乌尔禾基地当主管,有很多甘肃籍外雇工在这里打工,他们在洗脸间里遇到黎建东就会说:“黎师傅,这盆用过的洗脸水是不是留下,等一会再用?”、“黎师傅,基地这样用水太浪费了!”、“黎师傅,请你给大家讲一下,洗脸的时候不要常流水,最好用盆接上洗脸。”黎建东纳闷:为什么这里很多的甘肃籍民工总会围绕“水”多次提建议呢?

  于是,黎建东就和这些甘肃籍外雇工拉上了家常。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些外雇工基本上都来自甘肃的渭源、会宁和定西三个地区,那里不仅非常贫困,而且极度缺水。他们又向黎建东讲述了家乡的水资源是如何匮乏、当地的村民是如何用水的情况。听着他们的叙述,黎建东心想那个地方真的是这样缺水吗?

  黎建东经过一年的了解,观察甘肃籍外雇工的生活习惯,又上网了解当地情况,他萌生了想亲自去甘肃看一看的念头,看看那里是不是真的像这些外雇工说的那样:水是反复用的,连基本的吃饭和喝水都非常困难。

  当他了解到在西部修建一口水窖,需要费用1000元后,他把自己想法告诉了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他深情地说:“1000元对我们来说只是半个月的工资,但在西部贫困地区挖一口水窖蓄集的水,可供一个3至5口人家庭一年的人、畜饮水。”因为是在公休期间单位的人不多,黎建东只给周围的20人讲了这件事,而大家争先恐后解囊相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几日内就捐款2万余元。五公司的书记刘建平、低效油田的黄文涛、汇利公司员工,技术员杨峰、蒙古族班长巴鲁登、巴牙、哈萨克族的波拉提、核算员李珍等等,他们来此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民族,但他们都非常响应黎建东这一提议。

  为了更多了解西部农村的缺水状况,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爱心行动,自发捐款组织人黎建东决定组织一个爱心小分队,奔赴实地考察,亲自为贫困农民建起“母亲水窖”,而参加小分队的成员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哈族、维族等5名不同民族的员工。

  被热情“款待”喝雪水

  黎建东提前与甘肃定西地区的民政局联系,了解到白碌乡是安定区北部最干旱的山区乡镇之一,2006年又一次遭受特大旱灾,全年降水量仅为26毫米,当地群众生活用水极为了困难。

  2007年2月黎建东利用公休假期,和他的“爱心小队”踏上了通往甘肃的征程。当他们到达甘肃省定西最缺水的白碌乡录丰村时,在村干部的陪同下,黎建东挨家挨户地走访了6天,发现这里的水贵如油,能喝上干净无味的纯净水成为村民的一种奢侈。

  当黎建东一行来到当地一户村民老乡家里了解情况时,老乡很高兴忙招呼女主人“款待”这些恩人。女主人说:“太感谢你们捐建水窖了,大家都渴了吧,你们先在屋里坐会儿休息下,我给咱们烧点水喝。”于是,女主人背起襁褓中的婴儿走出家门,来到山下的小学“打水”。而黎建东从老乡家中稍大的孩子口中得知到,原来这家已经好几天没有水了。

  27分钟后,女主人终于回来了,只见她端来了一盆表面黑呼呼的雪块,上部夹杂漂浮着一些杂草树枝的水。待水烧开后,她又轻轻撇去了漂浮在水面的杂草树枝,给在场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并真诚地对黎建东说:“喝吧,挺解渴的。”黎建东一边回应老乡说:“好喝,好喝。”一边又望着眼前这杯带着黄泥巴的水,心中顿时泛起苦涩和辛酸。他没想到这里的村民是靠融化的“雪水”解决生活用水;他没想到这里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他更没想到自己看来只是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村民竟如此真诚朴实地对待他们;此时黎建东的心中有一种更强烈的声音默默地响起: 一定要发动周围更多的人投身于捐建“母亲水窖”的工程中来,解决这里的用水问题,让村民永远不要再喝雪水了。

  珍贵的照片比发票好

  最终黎建东确定了最缺水的20户人家,把2万元钱,挨家挨户地送到20位农民兄弟的手中,老乡们都激动不已,眼里流出了激动泪花,“谢谢你们的捐助,我们建了水窖,就能喝上水了!”面对村民感恩的话语,黎建东平静地说,“不要谢我,我是替这位好心人来的”。他告知了每位老乡捐助者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接着他又用自己的手机给每个受捐助的家庭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并在照片的背面写上捐建人的地址和受捐助老乡的名字。

  回到克拉玛依后,黎建东又迅速将照片一张张地送到当初捐款的同事和朋友手中。当初参与捐款的一个朋友说:“老黎,你们虽然没有发票,但我非常高兴,每当看到照片我就知道我的捐助对象是实实在在的这户老乡,你真是帮我们做了件大好事呐,珍贵的照片比任何发票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到克拉玛依后,这个普通石油人到定西捐建水窖的事,迅速被《克拉玛依网》、《新疆日报》、《兰州日报》、《中国石油报》、《新华网》等各大报刊、媒体接踵报道。黎建东捐建“母亲水窖”的事也如火种一样,播撒到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而甘肃定西也因为媒体目光聚集和频繁报道,陆续获得了1887口来自全国各地捐建“母亲水窖”的善款。这个新疆石油人的朴实做法,赢得了当地百姓、政府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至今说起此事,黎建东颇为后悔地说:“要是当时能再多给几个人讲,就会有更多的好心人参与到捐建“母亲水窖”工程中来,因为我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好心的石油人。”

  志愿服务 汶川救助显大爱

  2008年“5.12”,四川汶川发生举世震惊的大地震,黎建东正在成都西南石油学院参加脱产培训。地震后,学校校舍损坏,不能继续上课。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关地震的消息,心里难受极了。想到那些被掩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听到孩子们撕声裂肺的哭声,看到一批一批解放军深入灾区抢险救灾,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黎建东再也坐不住了,他萌生了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一定要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哪怕只帮助一个人,把他从废墟里背出来,哪怕只是伸手拉他一把,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哪怕是递瓶水、给个馍,心里也好受些。

  超市购物为捐助

  灾区献血的人特别多,大概有几千号人。黎建东和他的同事叶成在献血车前排队拿的号已经是一千多号,在等待的过程中,来到一处救灾物资捐助点前,很多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捐东西,有捐衣服、被子的,还有捐矿泉水和食品的。同事叶成当即把身上那套新西服脱下来捐掉了。黎建东一看急了,因为他没有什么东西捐,就赶紧跑到附近的摩尔百盛超市,买了一车的火腿肠和方便面来到超市出口时,黎建东傻眼了:每个收银台前都排着长长的队,大家都等着交款。他心急如焚,恨不得冲到队伍的最前面,告诉他们我买东西是捐助给灾区的。

  黎建东排了两个小时的长队,拎着三大包东西走出超市时,发现所有那些排队付款的人,全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奔向捐助点。他只后悔没能拿更多东西。

  志愿报名去彭州

  听说成都市团委招募志愿者,黎建东就去了。几经周折找到市团委,这里也是人山人海,他们只招收医生、护士以及复员军人。不符合条件的黎建东怎么办?他仍然选择固执地排队,终于领到了一张报名表。严格的志愿者资格审查把黎建东拒之门外,到灾区参加救援的愿望实在太强烈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审查人员:“我参加过预备役训练,参加过一些应急抢险培训,我可以,我一定要去!”审查人员依然拒绝了他。黎建东只好拿出身份证,告诉他们,“我来自遥远的新疆克拉玛依,我是带着边疆人的嘱托来的,我一定要参加救援。”略带哭腔的黎建东最终依靠坚定和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竟然同意了。黎建东心里一阵激动,填表时手都在颤抖。

  带领灾民上前线

  在彭州的救护站上,黎建东被分到了第四救助点,任务是将转移来的灾民安排到临时救助房,并给他们分救灾物品、登记灾民的家庭信息,并将受伤的灾民送到医疗点,另外还要卸物资。很多灾民丧失了亲人,更多地人需要安慰和鼓励。

  凌晨4点多,一位叫徐进忠的灾民在分发的衣物、被褥和食品后,还在哭泣。黎建东了解到“在山里,直到现在为止,隔壁村子里的亲戚们还没有出来”,并表示:他愿意给解放军带路,搜救那里的乡亲。

  如果让这些了解情况的灾民给救援部队带路,肯定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于是,黎建东又在灾民中做了调查。没想到一千多名灾民中有60多人愿意带路进山,营救亲人。他当即把这件事反映给当地民政部门,又逐级反映给了部队。天亮了,黎建东联系好中巴车,在救灾点负责人的支持下,带着挑选的22位灾民和部队一起进山。

  一路上的情形可谓触目惊心,到处是残垣断壁,有些房子几乎成了平地,所有人的心像被揪了一把,生疼。3个半小时后,他们到达了白鹿镇,黎建东把22位灾民交给了镇长,他们随着部队到山里去了。

  而黎建东被留在了白鹿镇,参与镇上的救灾,如帮拉警戒线、搬运物资、发放药品、引导灾民等。不久,因接到了培训班班长的短息。“为了人身安全,单位要求立即集体撤回。”此时的黎建东说,“我不想走,我觉得我为灾区做得太少了,我还没有做够,但我必须得走了。”

  不离不弃 勇救老人

  2002年12月寒风凛冽的一天,正在乌鲁木齐探亲的黎建东,路过地调处街道边时听到一名维族大姐的嚎哭声。闻声而去,经询问得知这位维族大姐的丈夫因突发疾病晕倒在了出租车上,司机迅速将他们撇在路边,脚踩油门吓跑了。当维族大姐看到迎面快步走来的黎建东时,犹如看到了丈夫生命的曙光,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哭喊着“求求你了,兄弟!救救我的丈夫吧”。

  黎建东听懂以后二话没说背起维族大姐的丈夫撒腿就向地调处石油医院抢救室跑去!这件事过后,总有人为此打趣黎建东,嘲笑他背过死人!可憨厚的黎建东不但不嫌弃,还开玩笑的对周围朋友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倘若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也会帮您的”。

  倾囊相助同事买房完婚

  黎建东用自己平凡的举动,不仅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更用自己滚烫的心,热情的手,演绎出一个个雪中送炭的感人故事,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无钱买房婚姻面临绝境

  1998年夏天,黎建东队里的同事伊力亚斯准备结婚,但买房的钱还差1万多元。而女方父母坚决表示:没有房子就别想结婚。焦急的伊力亚斯找到队长黎建东说了心中的烦恼。

  黎建东见到了伊力亚斯的女友,经询问得知他俩相识在南疆阿图什医院。女孩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是一名漂亮的“白衣天使”。两个年轻人的心因为彼此的欣赏和爱慕碰触出爱情的火花。女孩为了爱情,专程跟随伊力亚斯从阿图什来到克拉玛依,甚至不顾父母亲戚朋友的强烈反对,放弃自己稳定的护理工作。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黎建东问女孩:“你到克拉玛依后,可能将面临没有工作的窘迫,你不后悔吗?”女孩斩钉截铁的说:“我不后悔,我看上的是伊力亚斯一颗善良的心”。此时,黎建东被伊力亚斯的真挚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为他的遭遇所同情,黎建东决定一定要倾尽自己所能,帮助前面这对“有情人”渡过难关,让他俩“终成眷属”。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由于黎建东本人一时半会也拿不出这样数额巨大的钱,但那段时间他正好在给队上的职工上技术课,趁着课间,他对大家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伊力亚斯现在买房子碰到了一点困难,我们全队有30个人,每人帮他凑点钱,如果我们每人借给伊力亚斯二、三百块,借的钱以后从他每月的工资里扣还,我的钱最后一个还。”黎建东希望用这种方式帮伊力亚斯筹集房款,帮他渡过眼前的困难,好让伊力亚斯可以顺顺利利地当上新郎官,迎娶自己心爱的女孩。

  但当黎建东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队上一半员工同意,一半员工犹豫,还有几个员工表示不赞同,大家嘀咕说:“这么大一笔钱,要是伊力亚斯将来还不上钱怎么办?”、“万一伊力亚斯工伤或发生意外,无力偿还借款怎么办?”面对大伙质疑和犹豫的声音,黎建东坚定地说道:“如果伊力亚斯有什么意外,我愿意一人替他在三年内偿还大家的钱,大家大可放心!”在此举的感召下,大家纷纷放下顾虑,慷慨解囊,“这是我的200元,第29个还我吧!”有人说道。 “那我排第28个!”“我27个……”很快就凑够了1万元钱。当伊力亚斯怀揣着大伙给他借款时,眼中泛起激动的泪花。

  爱心借款成就美丽姻缘

  伊力亚斯结婚那天,队上的同事都去参加了他的婚礼。当伊力亚斯的亲戚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都羡慕伊力亚斯有这样一群肝胆相照的汉族兄弟,更羡慕他有这样一个爱他如父、心地善良、担当道义的好队长。

  伊力亚斯在婚后两年内还清了所有队友的借款,和妻子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婚礼进行曲响彻礼堂的那一刻,无论是黎建东本人,还是队上同事,大家都犹如过年一样,祝福的掌声、激动的泪水、无言的感恩,都融化在一杯杯酒里。

  14年前,黎建东动员大伙,用每月微薄的工资汇成伊力亚斯结婚的“救急款”,14年后当黎建东谈起这段往事时,仍然难掩当初那份喜悦和激动,他高兴的说:“因为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最终走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值!还是大伙都心好!”

  三元“巨款” “他的旷工我负责”

  如果说黎建东救人救灾的事迹是偶然的个例,那三年来他始终如一,用真情关爱去帮助一个人,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关怀,教育和引导一个人向积极进取的方向成长,更让温暖传递,让爱心汇聚,他诠释出高贵道德品质的真谛。

  喝酒成性想出“狠”招

  多年前,在黎建东队上一位名叫叶尔波里的少数民族员工特别爱喝酒,一喝酒就经常不上班,也找不到人。在别人眼里,叶尔波里可是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不良青年”。可黎建东通过平日对小伙子的细致观察,发现眼前的这个毛头小子不喝酒时,工作还是认真积极、踏实肯干的。但之所以成为大家眼中的“坏分子”,就是因为叶尔波里的“酒友”太多了,而他本人也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喝酒误事。

  为了帮助叶尔波里改掉身上“爱喝酒”的坏毛病,黎建东想了个“狠招”,并对叶尔波里采取了极端“限制措施”——工资奖金都不发给他本人,而是帮他存着。但每日三餐分别给他1元钱的伙食费,其他时候如需要生活用品和衣物都由黎建东帮他置备好,并由经管员协助登记做好每笔现金的进出账目。

  三元巨款引发的趣谈

  就这样对叶尔波里强制执行了一年后,发生一件有趣的事,让黎建东回忆起来忍俊不已。

  这天黎建东去二厂开会,由于担心叶尔波里没钱吃饭,早上出发前黎建东就将一天3元的全部餐费给了他。可正当下午开完会回到队上时,队上的干部“责怪” 黎建东说:“叶尔波里今天又旷工了,你为什么一次性给他全天的餐费,这不,他买了2块5毛钱的‘奎屯佳酿’,现在喝的在小树林里不醒人事了。”黎建东听后,瞪大了眼睛,这才恍然大悟,连忙说:“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将一天的生活费都给他,他的旷工我负责!”从此,在队上员工中间,就有了“三元巨款铸旷工”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

  “不良青年”华丽转身

  通过三年时间的强制戒酒,最终黎建东帮他存了3万多元钱交给了他的哥哥,叶尔波里的酒哥们也不再找他喝酒,他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工作上变成了骨干。后来,依靠这笔“积蓄”,找了对象,结了婚,生了孩子,有了幸福的家庭,而叶尔波里也实现了由“不良青年”到“好丈夫”、“ 好父亲” 华丽转身。

  无论是在野外现场工作中,还是在城市纷繁的生活中,扶危济困、相互帮助、邻里和睦、奉献友爱的先进事迹在黎建东的身上层出不穷。他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善行,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 2010年11月23日,黎建东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受到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的亲切接见。

  面对一个个蜂拥而至的荣誉称号,面对至高无上的荣誉头衔,有人说黎建东的命好,因为一个个急需救助“弱者”被他“撞”上了;有人说黎建东运气好,因为他做的很多好事,被媒体报道了。而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黎建东笑着说道:“我帮助别人的时候,没想太多,我只是做了很多别人不愿做或做起来有顾虑的事,这可能就是通常别人说的爱管闲事吧。”

  在黎建东的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因长年累月的善举,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看似平凡,但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书写着时代的感动。

  其实,我们很难用有限的文字书写罗列黎建东身上所有感人的故事;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足以核定他身上“道德模范”的标致模样。但在如今争名夺利、喧嚣嘈杂的世界里,他始终坚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品质;更有一种信仰,那就是始终相信生活中总有善的温暖和爱的无私。

  可以说,他是道德建设之路上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他在捍卫这个时代道德准则的同时,也让我们找到了精神坐标;他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的同时,也谱写出一曲社会和谐的正气之歌,引领我们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是侠之大者,更是平凡英雄。一路走来,他播撒爱心的种子情暖人间,让道德的力量在手中传递,唤起我们对高尚的渴求与向往,更让我们不断地汲取道德的美感和力量,而他也在坚守信仰的同时,让信仰在道德中闪光!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黎建东 安定区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