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95公里,距离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24公里;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兵团农五师师部和博尔塔拉军分区机关所在地。全市行政区域面积7790平方公里,下辖三镇两乡两个国营牧场和三个街道,驻有兵团农五师的五个团场,居住着蒙、汉、维、哈等31个民族,总人口为26.37万人。 预计2012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87亿元,较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8.51亿元,增长40.1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8亿元,增长34.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2亿元,实现翻一番,增长1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003元,增加14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6元,增加1988元。
资源
博乐市拥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矿产资源和十分独特的旅游资源。现有耕地42.6万亩,宜农荒地近12万亩,草场面积540万亩。地表水年径流量12. 12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0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3.79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珍珠岩等18种,其中石灰岩矿总储量高达1.57亿吨,花岗岩储量为3000万立方米,均为优势矿产,在新疆占有一定地位。
博乐市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2.2亿立方,地下水储量2.89亿立方,水能理论蕴藏量13.79万千瓦。森林覆盖率为7.29毛,相当于全疆平均水平的6倍。矿产资源有石灰岩、大理岩、花岗石、珍珠岩等18种,许多矿种得到了开发利用。可利用耕地面积5.4万公顷,可利用荒地7.4万公顷,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待开发潜力很大。
地方经济
近年来,博乐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预计2012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87亿元,较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8.51亿元,增长40.1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8亿元,增长34.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2亿元,实现翻一番,增长1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003元,增加14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6元,增加1988元。
基础设施
博乐市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沿边开放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境内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阿拉山口口岸,融工业、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博乐市有开阔的对外开放通道和广阔的中亚和东欧市场,有纵深的经济腹地和富有前景的合作领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城市功能,交通、通讯、供排水、园林绿化、城市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金融、保险、电讯事业迅猛发展,能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博乐市交通事业发展较快。截止2011年博乐市农村公路829.537km公里,其中县道总长197.94km公里,乡道442.45km公里,村道158.347km公里,专用公路30.8km公里。1992年6月22日,国际客运正式开通,同年9月国际货运正式联运。北疆铁路在博乐市境内总里程为46.6公里,段内设三个站,阿拉山口站,博乐站和乌兰达布森站。
博乐历史
博乐市历史悠久,山水雄奇,早在公元658年,唐代中央政权就在博乐设置了双河都督府,与中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丝绸之路"北道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重镇之一。县名源于博尔塔拉河名。博尔塔拉,为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1920年置博乐县。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博乐一名历史久远,最早的记载是公元12世纪耶律大石建西辽后所建的“勃罗城”(在今博乐西南)。元代有“不剌”、“普剌”、“孛罗”等。旧为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移察哈尔左营驻此,设领队大臣,俗称大营盘。《西域图志》称博罗塔拉。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精河直隶厅。1920年由精河县析置博乐县,博乐市1985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城市。1990年境内的阿拉山口经批准对外开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铁路在阿拉山口接轨,标志着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1990年博乐市又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博乐市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沿边开放城市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
民族民风
博乐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主要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和风情习俗。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处,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乐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从元朝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藏语把僧人尊称"喇嘛"(意为上人、师傅),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兰教。
衣食住行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食品有奶制品、抓饭、烤全羊、牛羊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馕、油炸食品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喜欢食用牛羊肉之外,他们也开始食用鱼虾等海味品,其饭菜的花样也变得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
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大年,也称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还有卡巴克节,回族还有圣纪节。
婚俗礼仪
婚俗是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礼仪式繁多,婚礼须经说媒、相亲、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极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举行婚礼之前要举行"尼卡"仪式。这种仪式由阿訇(神职人员)主持。
传统娱乐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异常丰富,有《牧歌》、《习俗歌》、《谚语歌》、《思亲歌》等。民歌分"长调"和"短调"两类,弹唱时使用一种叫"托布秀儿"的弹拨乐器,发音独特,声调悠扬。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民间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开勒》、《崩崩尔腔》、《奥里克特克》和《沙吾尔登》等最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维吾尔族歌舞轻松愉快,自由活泼,主要是手臂和脚腿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舞蹈姿势没有定式,随意变化,"麦西来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乐器有十几种,常见的"热瓦甫"、"都他尔"和"达甫"(手鼓)等。哈萨克族最著名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阿肯弹唱,通常由一人或两人边弹冬不拉边演唱。最为常见的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刁羊和姑娘追。"花儿"是回族人民独有的民间歌唱艺术。